白溪塘的逢年過節都分外熱鬧, 尤其是元宵節,每年都會舉辦舞龍燈的慶祝儀式。
白溪塘的龍燈也叫板凳燈,除了龍頭和龍尾是用細竹絲和宣紙紮成, 中間的龍身則是用一條條的長板凳拚接, 拚成了上百米的長龍。
板凳中央點著花燈,每個板凳都由一個人來扛, 到了夜晚, 燈亮起來,走在街頭巷尾,那隊伍浩浩湯湯。
板凳燈遊走, 隔遠了看, 真如一條金色巨龍。
白溪塘的板凳燈是出了名舉得好,舉得氣派,每到元宵節, 家家戶戶吃過晚飯, 鄰村也都聚集到白溪塘來, 等著看舞燈。
板凳燈會沿著村子走一個遍,寓意龍至的地方則福到,最後會在祠堂的廣場上進行舞龍燈表演。
元旦節之前, 白溪塘一直是陰雨綿綿,地上濕滑。
要是天氣不好, 下雨的時候,舉板凳燈的活動就會延後, 延後到不下雨的那一天, 也不需要什麽通知, 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年年都這樣。
岑眠沒有看過板凳燈, 期待了好久,暗暗祈禱元宵節那天不要下雨。
不知道龍王是不是聽到了她的祈禱,一連下了好幾周雨的白溪塘,在元宵節那天停雨了,微弱陽光從雲層穿透下來。
吃過晚飯,村裏人就都出動了,路上都是人,要往祠堂那邊去,早早占據最好的位置。
祠堂附近的自建房樓頂上,也都坐滿了人。
舉板凳燈是個力氣活,也要些技巧,所以都是年輕人去舉燈。
程珩一也不例外。
他負責扛龍尾。
一般來說,板凳燈的龍尾最不好扛,龍舞起來的時候,最末的人要跟上,速度得快,速度一快,慣性就大,非得要各方麵運動能力強的來舉。
程珩一舉了好多年的龍尾,除了工作那幾年沒時間回來,以前都是他舉。
六點半的時候,舉板凳燈的年輕小夥子們就聚集到了村頭,等著七點開始舉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