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 隨著我思想的天氣變換
我靈魂中舊日受過傷的地方
我所害怕的憂慮也在慢慢回返
——《傷口》蘇利·普呂多姆
谘詢室的裝修風格簡潔而明快,是灰綠相間的淺色調,沙發對麵牆上的掛畫是一隻乳黃色的貓, 沒有五官,毛畫得像兩圈光暈,很圓。嚴格來講, 那不一定是隻貓, 可能隻是一些幾何圖形的拚湊。
杜荔娜感覺, 自己實際上是在對那隻貓說話,而貓背過身去,並沒有在聽。這讓她更加放鬆。
她喜歡這隻沒有臉的貓,因為它的存在, 她才能支撐到裴老師的第三次心理谘詢。
今天是第四次。
裴老師是鶴市大學心理學係的教授, 偶爾在校外做一些臨床谘詢, 多半是他自己也感興趣的案例, 杜荔娜就是其中的一個。
第一次谘詢,裴老師就問過她, 為什麽決定進行心理谘詢。
杜荔娜支吾了半天,說是一個朋友向她推薦了裴老師的視頻講座。講座的內容很平和放鬆,也減輕了她長久以來對心理谘詢、精神科問診的恐懼感。於是, 她鼓足勇氣,預約了第一次谘詢。
“我明白。但是……你知道, 人不會走在路上,突然決定去接受心理谘詢。總是有一個契機,一件生活中重大的變化, 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諸如此類。”
杜荔娜深吸了一口氣。
一件生活中重大的變化, 她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她也有。
“我爸爸去世了。還有另一個人……回來了。”
“這個人,沒有名字嗎?”
杜荔娜沉默了很久。
已經很久了。她還沒辦法說出她的名字。哪怕兩個人麵對麵憤怒地廝打在一起,她都沒有叫出過那個名字。
隻要不叫出她的名字,就可以假裝她不是真的存在。
裴老師了然地望著她。
“那我們,先聊聊你爸爸。”
爸爸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