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看著手中的礦石,這種特殊礦石的發現,讓他看到了大明騰飛的新機遇。
“來人!”
他沉聲道,“把技藝堂的首席學者孫誌遠給我叫來!”
沒多久,一個三十來歲的中年人快步走入殿中。
這孫誌遠是技藝堂最懂冶金的人才,為人沉穩,做事嚴謹。
“陛下。”
孫誌遠行禮。
“孫愛卿,”
朱瞻基直接把礦石遞給他,“你看看這是什麽東西?”
孫誌遠接過礦石,仔細端詳。
他先是用手掂了掂重量,又試了試硬度,最後湊近聞了聞。
“回陛下,”
他思索道,“這礦石屬性很特別。按重量和硬度來看,應該是一種從未見過的新礦。”
“能不能提煉出來?”
朱瞻基問出關鍵。
“需要試驗。”
孫誌遠認真道,“不過陛下,我建議多叫幾個人來幫忙。這活一個人幹不了。”
朱瞻基點頭:“你說需要什麽人?”
“首先要有懂火候控製的,”
孫誌遠掰著指頭數,“還得有會打造的,懂機械的也得來幾個。最重要的是……”
“最重要的是什麽?”
“最重要的是得有人專門記錄數據。這可是前人沒幹過的事,得把每一步都記下來。”
朱瞻基聽得連連點頭:“好!你開個單子,要什麽人都寫上,朕立刻讓人去找。”
孫誌遠當即寫了一張單子,上麵詳細列出了需要的人才。
朱瞻基看完,立即吩咐王守仁:“去把這些人都找來!要快!”
“是!”
王守仁拿著單子快步離開。
沒過三天,需要的人才就都到齊了。
除了技藝堂的專家,還有一些民間的能工巧匠。
朱瞻基把這些人召集到偏殿:“諸位,朕這次找你們來,是有一件大事要辦。”
“陛下請說。”
眾人齊聲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