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末將幸不辱命,已經退敵。”太史慈回歸拱手,眉宇之間並無得意。
仿佛此戰對他而言,隻是舒活了一下筋骨。
“大郎不愧是國之勇將。今日一戰,來日東萊太史慈之名,應當楊威萬裏。”
太史慈不動聲色的道:“使君是要現在南下,還是再等上一兩日南下?”
李雲義見此,也收斂臉上笑容,嚴肅起來:“此戰之後,青州黃巾膽怯實力銳減。若是如此孔國相還不能固守昌都的話,你我還能救他幾次?”
“末將知曉了。”太史慈聞言微微頷首。
“收拾一下,立刻南下吧,時不待我。”
“諾。”
李雲義回首深深地望了一眼昌都,隨後拍馬南下。
膠東半島平整,山林當中能夠容納一匹馬而行的小道不計其數。
太史慈本就是東萊人士,又做過郡府小吏,對數百裏之外水文地理也有所了解。
這幾日徘徊下來,他倒是探查清楚了幾條因為戰亂而荒廢的小道,知道如何避開黃巾的耳目,從一地抵達另外一地。
......
淳於,李越高居堂上,冷冷的看向下麵的頭目。
淳於小城,本就不可能駐紮太多軍士。加之黃巾在青州攻城略地之後,已經改了一開始蟻附的模式。而是將老弱女眷留在鄉土當中,隻強製募集精銳之士,並且從家家戶戶攤派糧食。
這樣一來,地方遭受的損失遠遠不及黃巾之亂時大,黃巾也不會因為養著大量不事生產的非戰鬥人員,而消耗大量的糧食。
人都是逼出來的,青州黃巾同樣不例外。
艱苦的生活讓李越變得幹瘦,暴躁。
自從漢軍北上之後,他就派人北上,傳遞消息。
一連數日,昌都並無消息傳來,這讓李越的心一點點下沉。
“等等等,今日渠帥的書信到了。我等該如何是好?是自不量力出城攔擊漢軍,還是在城中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