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宜會戰結束後,第1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一度自我感覺非常良好。那一仗,不僅導致對方的集團軍總司令陣亡,而且渡過襄河,占領宜昌,無疑是對他的前任的一種突破。
如今的第11軍,稱得上是“中國派遣軍”的驕傲,園部也幾乎就是“中國派遣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一手捧出來的明星。
但這顆星星升得快,掉得也快,很快就要成流星了。
教訓
園部倒黴,卻是起因於“華北方麵軍”。
當時“華北方麵軍”計劃進攻中條山,因兵力不足,打算把第11軍駐於南昌以西的第33師團給借調到華北去。
走了一個師團,等於缺了一個角,南昌日軍無疑會受到威脅,這可怎麽辦?
按照通常辦法,無非是拆東牆補西牆,由“中國派遣軍”從別處再調部隊過來填補空缺,可這回西尾突然想起要換一種活法,而啟發他的正是園部本人。
棗宜會戰之後,園部提出了一個戰術,叫短切突擊。簡單點說,就是對中國軍隊的防區攻而不占,且無論出擊距離還是時間都控製在一定範圍內,打完就回家。
相對於組織費工費力費時的大戰役,短切突擊看上去確實比較經濟實惠,有時隻要出去三四天工夫,就能威風好一陣子,所以園部對此很是得意,也常在自己的上司麵前吹吹。
既然下級說得那麽活靈活現,西尾也就真以為這個短切突擊可以無所不能了。
趁第33師團走之前,不妨把部隊集中起來,對南昌以西的中國軍隊也好好地“切”一下,那就不有一段時間可以關上門睡大覺了嗎?
園部這時正是神顛顛的時候,認為此計甚妙。
在此之前,園部已經在周圍“切”過一圈,效果確實不錯。要說不順的時候也有,像跟湯恩伯打交道時就比較費勁,在豫南的“短切突擊戰”中,後者反過來還“切”了他一刀,僅名古屋第3師團便傷亡了3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