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張居正全集(全6冊)

卷之二十一1

唐紀

憲宗

憲宗皇帝,名純,乃德宗之孫。德宗崩,子順宗立。順宗即位之時,已病不能言,遂傳位於純,自稱太上皇。純在位十五年,廟號憲宗。

上與杜黃裳論及藩鎮,黃裳曰:“德宗自經憂患,務為姑息,不生除節帥。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軍情所與則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將賂,歸而譽之,即降旄鉞,未嚐有出朝廷之意者。陛下必欲振舉紀綱,宜稍以法度裁製藩鎮,則天下可得而理也。”上深以為然,於是始用兵討蜀,以至威行兩河,皆黃裳啟之也。

憲宗即位之初,勵精圖治,見各處藩鎮擁兵拒命,心甚不平,因與宰相杜黃裳計議,思有以處之。黃裳對說:“人主製馭天下之大柄有二,威、福而已。威福之柄在上則治,在下則亂。德宗初年,承肅、代之後,也有意振作,隻因經奉天之亂,憂患相仍,恐一有處分,或生他變,乃務為姑息之政。各鎮節度使見任在生前,並不別有除授更換,隻待他有事故乃遣中使往彼軍中訪察眾情,要立何人為帥,即因而授之。中使或受大將賄賂,歸而稱道之,說其人得眾心可為主帥,朝廷即不問可否,降旄鉞與之,未嚐有出自朝廷本意者。如此,則威福之柄皆在於下,朝廷不能主張,紀綱安得不墮,藩鎮安得不橫。陛下必欲振舉紀綱,宜及今日人心觀望之時,獨奮乾剛,稍立法度,裁製藩鎮,使天下悚然知明主在上,無敢僭越,然後耳目新而心誌定,天下可得而治也。”憲宗深以其言為是。是時西蜀劉辟正阻兵拒命,憲宗欲討之,而群議未定,及聞黃裳之言,始決意用兵討辟。卒至平蜀,而淮、蔡、淄、青、河南、河北諸鎮亦以次威服,皆黃裳之言啟之也。

按姑息之政,不獨德宗,節度使由軍士廢立,自代宗已然矣。當時建議之臣亦有言者,而二君皆不能聽。憲宗一聞黃裳之言即斷然排群議而用之,其後淮、蔡用兵又專委裴度,卒收成功。然則用謀善斷,信非明主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