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歲月匆匆,紛擾多難的一年時間終於過去了。到了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欣的皇權漸漸穩固。
然而,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新年伊始,劉欣卻並沒有感到一絲的放心和舒心。
建平元年的新年剛過,朝中大臣們就提出了一件舊時案件,要求皇帝及時處理。
想到這個棘手的案件,劉欣就隱隱有些不安,感到十分煩惱,十分擔心。
白虎殿裏,端坐在龍椅上的劉欣,一邊漫不經心地批閱著司隸校尉解光的奏章,一邊憂心忡忡地思考這個問題:
“朕已經隱隱約約意識到,這個舊案,在這個時候,被大臣們重新提了出來,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啊!
這會不會是太皇太後陛下和新都侯這些人,以及那些還沒有馴服的家族勢力,不滿意朕繼位以來撥亂反正的舉措,別有用心的反抗舉動呢?
他們肆無忌憚、大張旗鼓地這樣做,顯而易見的,不是在挑戰朕的皇帝權威嗎?”
想到太皇太後陛下對待這個舊案的態度,劉欣憂心忡忡,禁不住停下手中的朱筆,默默沉思起來。
2
這件舊案,是由司隸校尉解光的上書引起的。
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的新年過去,朝廷的政務剛剛步入正軌,司隸校尉解光,就秉承太皇太後(王政君)的懿旨,在朝會上,公開上奏皇帝,重提成帝當年絕嗣的案件,請求重新審理。
在奏章裏,司隸校尉解光慎重其事地請求皇帝,立即批準重新審理這件舊案。文武百官也紛紛附和,認為司隸校尉解光的意見很對。
劉欣知道這件案件不單單是一場宮廷舊案,而是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但又不敢公開表示拒絕。
3
未央宮白虎殿裏,劉欣皺緊眉頭,反複閱讀著司隸校尉解光的奏章,對著小黃門小肉墩,口中念念有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