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的冊頁裏,關於史湘雲的那一頁,畫的是“幾縷飛雲,一灣逝水”,判詞是“富貴又何為?繈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這和《樂中悲》曲是互相呼應的。但無論是畫幅、判詞和曲子,對她八十回後的命運發展,都表達得比較含混,隻是暗示出來,盡管她定親、成婚“廝配得才貌仙郎”,最後卻未能“博得個地久天長”,雲飛水逝,處境悲慘。
“才貌仙郎”衛若蘭死掉了。怎麽死的呢?應該是非正常死亡。
我在前麵一些講座裏麵表述我自己的一個觀點,就是曹雪芹在整個故事裏麵,滲透了一個很大的政治背景,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權力鬥爭。當然作為小說,他不能明寫,隻能曲折隱諱,反映到小說裏麵,就有“月”派和“日”派之間的明爭暗鬥。衛若蘭屬於“月”派陣營,和馮紫英等是一夥,八十回裏寫了馮紫英跟著他父親馮唐,到鐵網山去打圍,“大不幸之中又大幸”,實際上就是為了“舉事”“踩點”去了,險些被“日”派察覺,總算有驚無險。八十回後,“月”派進一步“聚義”,曹雪芹寫下了射圃的情節,就是“月”派為正式的軍事行動進行演習,後來估計會寫到“月”派對“日”派的殊死衝擊——如果不正麵描寫,也會通過概括敘述或人物對話做出交代——但是,“月”派失敗了,衛若蘭在戰鬥中陣亡。從“月”派的角度看,他是一位烈士,史湘雲就成了烈士遺孀。
衛若蘭射圃時,佩戴著賈寶玉在他迎娶史湘雲時送給他的金麒麟,我們可以想見,他甚至在正式投入戰鬥的時候,也佩戴著它,在戰鬥中受到重創,咽氣之前,則委托尚有希望生還的戰友,比如馮紫英、陳也俊、柳湘蓮或其他人——最大的可能是馮紫英——把那隻金麒麟再轉交給賈寶玉,意思是把史湘雲托付給賈寶玉,讓他照顧這個不幸的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