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鐵血將軍曠世情

第2章 紅軍北上抗日,譚友林帶傷病堅持長征

由於國民黨東北軍放棄抵抗,九一八事變後不到半年,東北全境陷落。26萬東北軍退入關內,旋即被蔣介石調往各地“圍剿”共產黨。

1933年3月,日軍大舉侵犯華北。插在長城內外的太陽旗,像插在中國人心上的尖刀,讓有良知的中國人心頭天天滴血。但是,作為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介石,不是號令三軍揮戈迎敵,而是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調兵遣將百萬之眾,“圍剿”各個革命根據地的紅軍部隊。1933年9月,蔣介石親自坐鎮南昌,指揮50萬兵力“圍剿”中央蘇區,欲置紅軍於死地而後快。

由於受王明錯誤路線的左右,紅軍苦戰一年,終未取得勝利。到1934年秋季,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形勢危如累卵。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被迫在倉促中撤離,8.6萬人開始了沒有準備的戰略轉移。

邱雲的父親邱成武,向來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自九一八事變後,經常深陷在憤怒和焦慮之中。日軍不斷侵犯華北,蔣介石仍然連年“追剿”紅軍,邱成武深為不滿。有一次邱雲問父親:“蔣介石不帶兵打日本,卻要把紅軍趕盡殺絕,到底是為國家還是為自家?是抗日重要還是剿共重要?與其‘圍剿’紅軍,還不如讓紅軍上前線打日本!”

邱成武悶了一會兒才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為一家一己之利,兵連禍結,凶多吉少!‘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尚能向列祖列宗交代。若是同室操戈,引狼入室,可就愧為華夏子孫了!”說完喟然長歎。

邱成武對紅軍北上抗日十分關注。看到蔣介石指揮部隊一路堵截,窮追不舍,更是憂心如焚。一次他同友人談到時局時,竟毫無顧忌地說:“當年不該從醫,應該從戎。哪怕是給我一個師,我也會讓關東軍的屍體把山海關的大門堵住。可話說回來,國家救亡圖存之際,僅憑一將之力豈能挽狂瀾於既倒!北伐戰爭時期,國軍將領中不乏飲馬瀚海、封狼居胥的英才,但後來呢?一個個都跟著蔣介石剿共去了。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國民黨長期把軍隊用在翦除異己、爭權奪利上,小日本總有一天要兵臨南京、飲馬長江的。”說完推窗望月,好久沒有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