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沉睡百年的東方巨龍,衝破雲遮霧罩,從神州大地騰空而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毛澤東主席的莊嚴宣告聲中成立了!
10月18日,由358旅整編的步兵第四師與359旅整編的步兵第五師指戰員,胸中激**著天安門廣場禮炮的回響,臉上洋溢著新中國誕生的喜悅,在《解放軍進行曲》的旋律中,同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六軍的兄弟部隊一起,西出酒泉,叩開了新疆的大門。
步兵第四師副參謀長任晨被委以重任。為了防止國民黨部隊中的頑固派作困獸之鬥,上級命令四師先期抵達南疆重鎮阿克蘇,盡快穩定起義人員,抓緊收繳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先遣團由任晨帶隊開進。
阿克蘇地扼天山南北交通咽喉,盛產稻米、棉麻、瓜果,是塔裏木盆地北沿的沃野綠洲,也是曆代重兵鎮守的戰略要地。駐防阿克蘇的國民黨第65旅旅長李祖唐是胡宗南的嫡係和親信,雖被迫通電宣布起義,但並未放棄奪路出境的打算。形勢要求步兵第四師必須先機出擊,以防不測。
進軍西北之前,任晨在運城戰役中右腿第四次負傷,雖經一年多的治療與鍛煉,主要功能已基本恢複。但長途跋涉仍然難以持久,任晨是隨著前衛團坐汽車進軍新疆的。
嘉峪關外崎嶇不平的道路,把本已不堪長途的美式卡車跑散了架子,掙紮到焉耆時,汽車報廢了。修車找不到配件,阿克蘇的形勢又日益吃緊,帶著前衛團開路的任晨心急如焚。兵貴神速,間不容發。任晨報請上級批準,冒著孤軍深入的危險,率領先遣分隊徒步開進。
從焉耆到阿克蘇橫跨天山,赤地千裏,水源奇缺,沿途敵情不斷。部隊進軍新疆時棉衣還沒有下發,一天比一天的寒冷成了行軍打仗的最大威脅。戈壁灘上尖嘯的寒風像無形的刀子,穿透單衣,刺進皮肉,凍得指戰員臉色發紫,渾身發抖。走在隊伍前頭的任晨,傷腿像綁了十幾斤重的石頭,隻要休息起來就邁不開步子。同誌們看到任副參謀長不顧傷痛,同大家晝夜並肩疾進,人人不甘落後,平均每天行軍120多裏不叫苦,最快時一天走了180多裏也撐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