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春天,暖風拂麵,紫燕穿柳,抗日戰爭的捷報從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頻頻飛向寶塔山下。
黃土高原上的坡地梯田,正被青苗綠草染成一塊一塊的柔錦軟鍛,藍天上的白雲悠悠飄浮,荒坡上的牛羊慢慢移動。延安的祥和溫馨讓人陶醉。
清涼山上,魯方和譚友林沐浴春光,手挽手地坐著,眼前的春色讓她倆流連忘返,心頭的喜悅在臉上洋溢。明天就要結婚了,譚友林和魯方緊緊地依偎在一起……
周恩來從紅軍一到陝北就認識譚友林。當時受賀龍、任弼時、關向應之托,還在自己窯洞裏親自看著馬海德醫生為譚友林治傷,“娃娃政委”的大號,也是周恩來叫出來的。知道魯方和譚友林談戀愛,周恩來非常高興,認為兩人是天作之合,直誇魯方有眼力。周恩來還表示,結婚那天他要去黨校,和大家一起喝喜酒。
聽說兩人結婚沒地方住,周恩來和鄧穎超騰出一間自己住的窯洞,給譚友林和魯方作新房。可是給新婚夫婦送禮物的事情,卻把周恩來和鄧穎超難住了。
多年處在國民黨嚴密封鎖下的延安,絕大部分日用品靠陝甘寧邊區軍民自己生產,一下子實在拿不出像樣的禮物。夫婦倆翻箱倒櫃,才找到一塊二尺見方的紅綢布。於是,鄧穎超研磨,周恩來援筆,飽含深情地在紅綢布上寫下了珍貴的賀詞:
譚友林 薑汝芳
新婚之喜!同心同德!互敬互愛!
周恩來鄧穎超
一九四四年三月
得知周恩來要參加譚友林婚禮的消息,主持黨校工作的彭真很高興,特別交代有關同誌:“譚友林同誌是紅軍長征時的師政委,是年輕的高級幹部,30歲才結婚,我們要破格把他的喜事辦熱鬧一點,他囑咐黨校食堂的管理人員,盡一切可能為譚友林置辦兩桌酒席。
中央黨校差延安"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先進單位之一,學員自己開荒種菜,喂豬養雞,挖窖釀酒,逢年過節還能加菜會餐。譚友林本來人緣就好,彭真又作了個別交代,辦事的同誌很認真。兩桌酒席上的菜肴都是黨校自己生產的,經廚師們用心加工,還真是五顏六色,堪稱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