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是北宋著名詩人趙師秀描寫初夏景色的名句。每年的5、6兩月,華夏大地,雨水都特別多。海峽此岸的大陸是如此,海峽彼岸的台灣也是如此。
此刻,台灣府知府黎景嵩的心情,似乎受到了這雨水的影響,顯得很不暢快。這些天,他一直在謀劃台中抗日事宜。事情的進展令他感到非常失望。願意留下來抗日的官兵並不多,即便留下的,士氣也很低落。更為要緊的是,清廷多次嚴禁劉坤一、張之洞等主戰派大臣援助台灣。沒有糧,沒有餉,台中怎麽可能守得住?
黎景嵩是湖南湘潭人,出身在一個書香世家,從小飽讀詩書。和中國古代很多有真才學的讀書人一樣,黎景嵩的科舉考試成績並不理想,考了許多年連個秀才也沒撈到。家裏人隻好給他捐了一個官。好在他的叔父是左宗棠的女婿,左宗棠對他很照顧,所以他的仕途還算比較順暢。長期擔任知縣、知府一類的地方官職。
來到台灣擔任知府後,黎景嵩本想在台灣大幹一場,用政績打動清廷進一步提拔他。然而,《馬關條約》一紙文書,將台灣全島割讓給了日本。台灣,不再是中國的台灣,他黎景嵩該去哪裏實現自己經邦治國的政治理想呢?
黎景嵩不願受命運的擺布,他不願離開台灣,他要加入到台灣抗日聯軍中去,為保衛台灣而戰鬥!這時候,“台灣民主國”在台北成立,黎景嵩臨危受命,擔任台灣府知府,負責台中防禦。
回到台中後,黎景嵩立即著手加強台中防禦。雖然困難很多,但他仍然努力地維持著局麵。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諸葛亮的選擇,也是他黎景嵩的選擇!
為了振奮士氣,黎景嵩準備在知府衙門搞一次大規模的盟誓活動。恰好這一天,連續下了好幾個星期的細雨突然間不下了,黎景嵩趕緊命令親兵布置盟誓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