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血戰天下:湘軍征戰史

第十四章 中日甲午戰爭 第一節 湘軍史上最悲壯的一戰:血戰牛莊

說到抗日戰爭期間最重要的軍事政治著作,非毛主席的《論持久戰》莫屬。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預言,中國將通過持久抗戰的方式取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後來的事實證明,毛主席的這一預言是極具先見之明的。

不過,毛主席並非對日持久抗戰的最初提出者。比他更早提出這一理論的還有很多人。其中最早的,當屬湘軍名將劉坤一。

1895年,劉坤一指揮包括湘軍在內的各路清軍與日軍在遼南展開決戰。他的對日持久抗戰的思想,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並逐漸完善的。

在與日軍交手的過程中,劉坤一深刻地感受到了清軍與日軍的巨大差距。他知道,如果硬碰硬,中國是無法戰勝日寇的。但是,中國地大物博,日本地少資源匱乏,隻要中國堅持持久抗戰,日本是根本無法長期堅持的。這個時候,劉坤一已經基本形成了對日持久抗戰的思想。

劉坤一係統地提出對日持久抗戰的戰略,是在《馬關條約》簽訂後。當時,劉坤一依舊在遼南督師。正當他準備與日寇再來一場血戰,一雪牛莊戰敗之恥的時候,《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了他的耳中。條約規定:中國需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二億兩,還需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這對劉坤一來說,無異於是晴天霹靂。他一連三次上奏,反對《馬關條約》。同時,他向清廷係統地提出了對日持久抗戰的想法,試圖說服光緒皇帝撕毀條約,與日寇再戰。

劉坤一認為,當時的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新兵大多用老弱病殘充當,軍餉也無法籌集。中國隻要實施持久抗戰的戰略,嚴密布置防守,日軍的進攻就無法擊敗我們。到時候,日軍銳氣喪盡,就隻能乖乖地從中國撤兵。總而言之,“相持”二字是戰勝日本的最佳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