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血戰天下:湘軍征戰史

第一章 湘南烽火

湘南有座山,名字叫崀山;崀山之下有條江,名叫夫夷江;夫夷江畔有座城,名字叫新寧。我們的故事,就從這座新寧小城說起。

新寧偏處湘南山區,在古代是真正的蠻荒之地,從沒出過有全國影響力的人物。可是,到了近代,新寧出現了人才井噴的現象。湘軍的重要創始人江忠源以及晚清重臣劉長佑、劉坤一等人,都是從這裏出發,走向曆史舞台的。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近代新寧之所以出人才多,是因為這裏的階級鬥爭很激烈,農民起義很多。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李沅發起義。

1849年夏天,整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遭遇了洪災,新寧受災尤其嚴重,饑民很多。為了生存,饑民們聚集到一起,成立把子會,幹起了打土豪、分糧食的事業。把子會的帶頭大哥,即是李沅發。

把子會在新寧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官府的警覺,新寧知縣萬鼎丞設計捉去了把子會的兩名重要骨幹。李沅發為救兩人,率領會眾殺進新寧城,斬殺萬鼎丞並迅速控製住新寧城周邊的重要據點。

為了積聚財力與清軍長期抗衡,李沅發派會眾在城內挨家挨戶地清繳地主豪紳家的財產。新寧城內的地主豪紳們,因此遭受沉重打擊,好幾家家產被抄,人也被殺。

正因為這一番打土豪的行動,引出了新寧城內的一位重要人物。這人便是日後的湘軍名將劉長佑。

在包公戲裏麵,包公總是一張黑臉。但其實,曆史上的包拯臉並不黑。當然,曆史上也確實有一些以身體黑為重要標誌的曆史名人,劉長佑就是其中一個。

這個“劉黑炭”,雖然黑,但性格和包公完全不同。劉長佑性格謙和、仁慈,帶兵三十年,沒有誅殺一位將佐。按照常理來說,像他這樣性格的人是很難成為名將的。湘軍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李元度就是一位對部下太過放縱的將領,因此經常打敗仗,最終被曾國藩定性為“終非名將”。劉長佑雖然也一樣對部下管教不嚴,但他的仁慈已經達到了感化部下的程度,部下都不忍欺負他,都願意自覺遵守軍紀,嚴格按照軍令行事。最終,劉長佑帶出來的軍隊,打了不少勝仗。劉長佑也憑借著這些“戰功”,步步高升,最終成了重要的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