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沂蒙山區有72座崮。崮,是沂蒙山區特有的地貌特征。在平緩的山頂上,突然出現幾丈高的懸崖峭壁,筆直陡立,無法攀緣,而峭壁之上,又是幾十畝,甚至上百畝大的平地。
72座崮中,最有名的是孟良崮,據說這座崮因為宋代良將孟良在此駐紮而得名,而孟良崮為現代人所知,是因為1947年這裏爆發了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爭,這就是孟良崮戰役。這場戰役被寫進了曆史教科書中,所以廣為流傳,婦孺皆知。
孟良崮之後,最出名的就要算岱崮。
岱崮分為南岱_和北岱崮,進入沂蒙山區,隻要說岱崮,人們都知道。
1943年11月,發生在這裏的一場戰鬥叫做岱菌之戰,可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抱著濃厚興趣的我,居然一直不知道。直到那一年來到沂蒙山區采訪,才聽說有這樣一場精彩激烈的戰役。
南岱崮和北岱崮相向而立,高約700米,相隔1〇〇〇多米。這裏的地勢易守難攻,隻要在南岱崮和北岱_上布防,就等於關上了進出沂蒙山區的大門,1000米的距離,兩杆步槍的射程加在一起,就能達到。所以,這地方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南北岱g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山上有暗道、碉堡等設施,要登上崮頂,就必須攀上幾丈高的懸崖。要攀上幾丈高的懸崖,隻能憑借雲梯。
湖南常德的餘程萬虎賁師與日軍浴血奮戰的時候,山東沂蒙的八路軍也在與鬼子拚殺。因為南北岱崮特有的地形地貌,八路軍居高臨下,上千日軍裹足不前,無可奈何。
這次,是八路軍魯中軍區被鬼子咬住了。鬼子大部隊那些年總是在尋找八路軍的大部隊決戰,可是八路軍總是忽而化整為零,忽而化零為整,他們像一股風一樣在廣闊的敵後戰場飄忽,因為沒有方向而讓敵軍摸不著方向。
可是,這次,八路軍魯中軍區被鬼子纏上了。鬼子一旦纏上了八路軍主力,就像章魚一樣伸出所有的觸角,要置八路軍於死地。鬼子的機動能力,有汽車,有摩托,那是穿著草鞋和布鞋的八路軍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