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
我是1938年入伍的,當時在稅警總團輜重營通訊排。後來,我被保送上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3年秋天畢業後,被分配到第九戰區兵站總監部,因為老部隊去了印緬戰場,改名叫新一軍。
常德保衛戰開始的時候,我隨同第10軍前去增援。第10軍駐紮在衡陽,衡陽距離常德路途遙遠,而且日軍的飛機還在空中轟炸,很多路都被炸壞了。我們每天要奔走150裏,來不及做飯,就身上挎著提前炒好的大米,當做幹糧。渴了,就喝路邊的溪水和雨水。
我們趕到常德外麵的德山,就與日軍交火了。
我當時配備的是手槍,因為主要任務是後勤工作,了解彈藥糧食的消耗情況,向上麵匯報。戰鬥一開始就很激烈,炮火到處燃燒,槍彈飛來飛去,手掩由於射程的限製,總感覺不得力,我就向連長申請給我一杆步槍,連長姓孟,他就把一把剛繳獲的三八大蓋交給了我。我拿起來就射擊。
在德山,我們付出了慘重的犧牲,活下來的人很少。抗戰勝利後,我回到老家長沙工作。到了晚年,我在德山上的乾明寺出家,陪伴當年犧牲在德山上的戰友。
吳榮凱
我是1941年入伍的,當時21歲,先在74軍軍醫處,後到了57師。
常德保衛戰前,師長要求百姓搬出常德,躲避戰火,還說讓士兵幫助百姓,不能索要任何錢財。
常德保衛戰打得很慘,1943年12月3日夜晚,全師僅剩二三百人,師部會上,決定由師長餘程萬帶領另外幾個團長突圍,169團團長柴意新堅守常德,牽製日軍。當時,169團僅剩下50多人。
我是169團的書記官,我要求留下來守城。但是團長柴意新將我一把推給了171團的團長杜鼎,我堅持要留下來。柴團長大聲喝斥我:“我們團都快打光了,不需要你這個書記官,快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