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27日,這一天永遠定格在了石牌村村民馮學佑的記憶中,記憶中的這天霞光滿天,風和日麗。
這天早晨,已經預感到大戰即將爆發的第11師師長胡璉起得很早,走出軍營,麵向東方,在晨曦中一連寫了五封訣別信,連同遺物一起,托人轉交給遠在幾千裏之外的家屬。
現在,我們隻能看到兩封信件,一封是給父親的,一封是給妻子的。
他寫給父親的信是這樣的:
父親大人:
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較多,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唯兒於役國事已十幾年,菽水之歡,久虧此職,今茲殊戚戚也。懇大人依時加衣強飯,即所以超拔領兒靈魂也。
敬叩金安
胡璉在石牌的獵獵江風中寫這封信,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決心。擺在他麵前的隻有兩條路,成功或者成仁,再沒有別的選擇。他隻能孤軍奮戰,已無別人可以依靠。在他之前,各支部隊已經竭盡全力,仍然沒有阻擋住日軍瘋狂而殘暴的腳步,而他,則是最後一關。日軍要占領石牌,進逼重慶,除非從他的屍骨上踏過去。
成功成仁之間,戰死成仁的概率更大,11師,8000子弟兵,麵對日軍最後的嗜血瘋狂,胡璉將軍能做的,就是以死相拚。為了安慰父親,他說,有兒子能夠為國盡忠,父親大人您一定感到欣慰。
胡璉是一個孝子,隻有至純至孝的人,才是至善至忠的人,隻有孝子,才能成為忠臣。他在書信的最後,懇求父親按時吃飯,天冷加衣,他即將與凶殘的日軍同歸於盡,卻連這樣的細節都替父親想到了。
他寫給妻子的信是這樣的:
我今奉命擔任石牌要塞守備,原屬本分,故我毫無牽掛。僅親老家貧;妻少子幼,鄉關萬裏,孤寡無依,稍感戚戚,然亦無可奈何,隻好付之命運……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戰爭勝利後,留贛抑回陝自擇之。家中能節儉,當可溫飽,窮而樂古有明訓,你當能體念及之。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之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茲留金表一隻,自來水筆一支,日記本一冊,聊作紀念。接讀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匆匆謹祝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