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兵口述抗戰史(全3冊)

被遺忘的廠窖慘案

蔣百裏,當年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名字。

全麵抗戰開始後,日軍作戰的路線,全部在他的掌握和預料之中。而他,在抗戰開始後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蔣百裏先在日本軍校學習,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拿走了日本天皇的佩劍,讓同期的日本同學捶胸頓足。後來,蔣百裏又留學德國,專門研究德國軍事,把西方先進的軍事思想介紹到中國來。

後人稱道蔣百裏,是因為他提出了很多新穎的軍事觀點,他變南北抗戰為東西的抗戰理論更是令後人讚歎。

當時,日軍占領東北,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南下。蔣百裏向國防部建議,一定要迫使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東北一華北一華中一華南的南北路線改為沿長江而上的東西路線,這樣就能夠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與湖沼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麵的優勢。

後來,中日之間的作戰路線,果然如此。

然而,這也是一著險棋。所以,蔣百裏又告誡蔣介石,一定要警惕日本模仿800年前蒙古鐵騎滅南宋的線路,即從山西打過潼關,翻越秦嶺,先占領漢中,再攻取四川與湖北。如果日軍走這條路線,必亡國矣。

那時候,中國軍隊最有威力的武器叫作“三十二倍十五榴”,這些來自德國的超級大炮也被部署在黃河西岸的潼關,用來對付東岸的日軍。據說,這種超級大炮,射程高達20公裏,一顆彈頭就重達50公斤。

而潼關,自古都是重要關口。卡住潼關,就能夠防止日軍進入陝西,繼而避免重蹈當年蒙古滅宋的覆轍。

1943年夏天,日軍按照蔣百裏當初的設想在進攻,沿著長江溯流而上,步步受挫。日軍旨在打通宜昌、直逼重慶的計劃一再受挫,於是進行瘋狂的軍事報複。

距離宜昌300多公裏外的湖南南縣,73軍一萬餘人在轉戰常德的途中,與日軍發生了遭遇戰。73軍屬於湘軍序列,參加過三次長沙會戰。至今,在長沙的嶽麓山上,還有73軍死難將士紀念碑。然而,此時,在開闊地上,在水田河網間,73軍麵對強敵,隻能且戰且走,隨同一起撤退的還有兩萬多名百姓,日軍天上飛機,地麵軍隊,洞庭湖麵上還有艦艇,行動迅疾,兵力雄厚,將73軍和老百姓包圍在南縣廠窖鎮。於是,廠窖慘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