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兵口述抗戰史(全3冊)

三千屍骨背後的淒慘故事

“二戰”史專家戈叔亞說,駝峰航線每天都有上百架飛機在運輸戰略物資,而每天墜毀的飛機就有兩三架。這條航線運營了將近三年,算算中美雙方會有多少優秀飛行員被掩埋在亙古無人的雪山之間?

然而,依靠航運,是遠遠不能滿足中國抗戰時期的物資需求的。

在1943年的鄂西會戰中,有無數的中國傷病人員因為沒有食物和醫藥而隻能等死。

石牌村的馮雪秀曾這樣說,日軍轟炸過後,糧倉起火了,大米都被燒焦了,國民黨軍隊沒有吃的,就把燒焦的大米熬成粥,放點鹽,攪拌了吃。

駐紮在石牌村的是國民黨軍隊18軍11師師部。18軍是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賴以起家的部隊,是嫡係中的嫡係,是國民黨軍隊最精銳的部隊之一。18軍11師都如此艱苦,其他的部隊便可想而知。

駐紮在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鄉南邊村的第75軍預四師不是嫡係,他們的境況比18軍更慘。

南邊村距離石牌村有30多公裏,第75軍和第18軍都是參加鄂西會戰的軍隊。

如果不是2010年的那場大雨,預四師的故事會永遠掩埋在民間,在時間的推移中漸漸消亡,此後,再也不會有人知道曾經有過這樣一支艱苦卓絕的軍隊。

蒼天有眼,就在2010年夏季,正在修建的宜萬公路旁邊,一場大雨,衝出了3000具屍骨。鄂西會戰中的第75軍預四師的悲壯故事才被人們得知。

預四師5000人,現在我們能夠知道的隻是師長傅正模等少數幾個人的姓名,其餘的5000將士,已經融入了塵土中,他們像塵土一樣默默無聞,不為後世的我們所知。

鄂西會戰中,幾十萬浴血奮戰的抗戰將士們,又有幾個人留下了姓名?現在,11師和預四師走進了人們的視線,而其餘部隊壯懷激烈的故事依然掩藏在民間,像風中之沙一樣,在消逝的歲月中漸漸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