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牧韓馥和喬瑁都是盟軍中的軟柿子。鑒於喬瑁的死亡,韓馥積極總結教訓,打算找個靠山。那麽找誰靠譜呢?理論上誰能耐大誰靠譜。那麽誰能耐大呢?當然是前盟主袁紹。因此韓馥給袁紹送禮,資助大批軍糧,權當是交保護費了。
韓馥這麽做,並沒有激起袁紹的保護欲。在謀士逄紀的黑暗計謀下,袁紹給公孫瓚寫信,約定共同進兵冀州,平分韓馥的地盤。公孫瓚大喜,爽快的帶兵前往冀州,在他看來袁紹沒什麽本事,自己如果能得到冀州,必然是中原霸主。
韓馥覺得自己交了保護費了,遇見公孫瓚這樣的惡霸來欺負,就求救於袁紹。袁紹到了冀州,盡奪韓馥權利。韓馥從冀州牧變成了冀州遊客,還沒有暫住證。韓馥心裏有苦說不出,日子過的窩囊,隻好離開冀州,投奔當年的盟友張邈。
袁紹輕鬆的陰了韓馥,奪了冀州。但是公孫瓚都快來了,這茬怎麽處理?好辦,袁紹派人假裝董卓的家將,殺死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公孫瓚大怒,居然被自己最瞧不起的袁紹給玩了,因此點起大軍跟袁紹決戰。本來袁紹可以幹掉公孫瓚,不料袁紹手下出現了叛徒,這個叛徒不僅救了公孫瓚,還成了重創袁紹的關鍵人物。這個叛徒就是傳說中的趙雲。
緩過一口氣的公孫瓚,夥同趙雲、劉、關、張一起很袁紹決戰。仗沒打完,來勸架的了。按道理來個曾經的盟友勸架,比較合邏輯,不料來勸架的居然是董卓的人。董卓借皇帝的名義給他倆升了官,這倆人很沒出息的握手言和,並對董卓感恩戴德。
袁紹和平得到冀州,又得到皇帝冊封,雙喜臨門。袁術看不下去了,這個庶出之子怎麽不用心輔佐嫡長子,還培植自己勢力呢?關鍵是袁術對袁紹和平得到冀州羨慕嫉妒恨。為了化解心中的不平,袁術張嘴就找袁紹要一千匹馬。袁紹哪能給啊?馬可是戰略物資,一匹都不給。袁術心情很差,又找荊州劉表借糧食。劉表跟袁術沒交情,再者說了,袁家雖然四世三公,但是劉家好歹是皇族,劉表最袁術牛逼的態度不滿,一粒糧食也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