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戲侃三國

第24章 格局

董卓已經無法無天了,拔劍要殺袁紹,袁紹也不含糊,也拔出劍要與董卓單挑。正當空氣凝固,百官心裏都想怎麽還不動手的時候,袁紹又開始思考人生了。單挑打得過董卓嗎?不知道啊,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單挑絕對打不過呂布啊。因此袁紹忽然改變主意,和百官打了個招呼,扭頭離開了大殿,離開了羅陽,去了冀州。這一步棋,袁紹是走對了。萬一當場和董卓拚了,自己能不能打敗董卓還兩說,自己的手下肯定打不過呂布。因此拚了是不行,倒不如去外地招募大軍,與董卓分庭抗禮。

董卓對袁紹的無禮很憤慨,但是經過手下智囊團體的提醒,董卓回過味來。不是群臣反對廢立嗎?不是說我有私心嗎?袁紹這一走,廢立之事,名正言順了。董卓封袁紹為渤海太守,告訴天下他這是公心。然後董卓問袁氏家族的領袖,袁紹的叔叔,太傅袁隗:袁紹這麽無禮,本該殺了他。看你的麵子不殺他,你覺得廢立之事怎麽樣呢?

前文說過,袁家的四世三公,屍位素餐者居多。比如這位袁隗,趕緊回答董卓,您看著辦,我堅決擁護。自此,董卓名正言順的廢了漢少帝,立了漢獻帝,把持朝政,作威作福。而遠走高飛的袁紹,在渤海積蓄力量,壯大自己的勢力,小日子也過的很舒坦,逐漸成為了天下諸侯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從何進和張讓明爭暗鬥開始,袁紹在洛陽城裏瞎摻合,董卓在洛陽城外瞎摻合。一場場爭鬥過後,張讓、何進都死了,同樣跟著瞎摻合的丁原也死了,甚至漢少帝、何太後都死了。最終獲得利益的是洛陽城裏的董卓和洛陽城外的袁紹。這倆人真是摻合界的魁首,漢末的政治明星。

其實這一些列的實踐當中,曹操都參與其中。之所以顯得默默無聞,主要是曹操沉穩的性格導致。曹操的沉穩跟袁紹的優柔不一樣,曹操講究的是先控製一下節奏,看看再說,隻要瞅準機會,他就會當機立斷。而袁紹是個愛動腦子的人,他能做出種種方案,然後在各種方案之間舉棋不定,猶豫不決。這種性格就是江湖中傳說的“好謀無斷”。這種人適合當謀士,不適合當老板,在沒有真英雄出現之前,袁紹無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