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戲侃三國

第23章 反叛

不過董卓這麽搞,從理法上也說不通。自從周朝確立宗法製以來,中國人無論是皇位更迭還是老百姓繼承家產,都確定為嫡長子繼承製。原則上皇帝立太子也是立嫡不立賢,這是國事,皇帝本人也不好壞了規矩。小兒子,尤其是庶出的兒子,無論再有本事,也僅僅是有輔佐嫡長子的份,別有非分之想。中國人的智慧也就在這,哪個兒子聰明、有本事,這個沒有統一的標準來量化。比如梵高和畢加索誰的畫比較好?沒法比啊。但是嫡長子就一個,確定這個標準,為了爭位而打架的事就少了很多。

董卓召集群臣開會,提出廢立方案之後。諸位忠臣們,全都一言不發。很明顯這是董卓預謀已久的,誰敢說個不字?尤其是我們中國人的習慣,誰敢第一站出來說個不字?沒人敢說話,董卓還沒來得及高興。有個人當了出頭鳥,當場就把桌子掀了,此人就是荊州刺史丁原。當初何進招來四大諸侯進京滅太監,有兩路因為董卓也來了就掉頭回了自己的駐地。隻有這位丁原默默的進了城,他敢來就是因為不怕董卓。丁原也是帶著有的目的來的,就等著董卓天怒人怨,朝臣不敢反對的時候自己出來滅了董卓。那丁原就可以當之無愧的把持朝政,成為新的漢朝統治核心。

麵對著強勢的丁原,董卓勃然大怒,拔劍就要斬丁原。丁原毫無懼色,因為他背後站著自己的貼身保鏢、第一猛將兼幹兒子的呂布。呂布的武功高強不僅表現在手藝上,還表現在氣場上。比如這次拔劍而起的董卓,就被丁原背後來自呂布的強大小宇宙所感染,沒敢輕舉妄動。董卓的女婿李儒趕緊出來勸架,李儒是董卓的智囊,也被呂布的氣場所震懾,因此拉開了這場衝突,其餘官員也勸走了丁原。

董卓幸好沒衝動,要不必然血濺當場。那將來王司徒的連環計隻能對著丁原使用了。丁原退場之後,董卓原以為沒人會唱反調。結果朝中第一耿直的大臣盧植站出來反對,盧植對董卓早就有意見。畢竟當初就是董卓取代了盧植的兵權。盧植說話很不留情麵,對廢帝之事提出了三個層麵的反對。首先是漢少帝繼位以來沒有什麽過錯,跟商朝太甲和漢朝的劉弗陵不一樣,因此不能廢。第二點是就算要廢帝,輪一萬圈也輪不到董卓這個地方官來辦這事,更何況董卓又沒有伊尹、霍光那樣的本事。第三點最狠,說廢帝之事,能有伊尹那份公心的,那還好辦。如果沒有,那就是**裸的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