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或許是人類最真實的情感之一。
並且,不隻是女生會這樣。
聶廣義是最渴望陪伴的。
他當時稀裏糊塗地結婚,除了顏值即正義,也是想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一結婚,發現感情和三觀都不和,他也還是想要保留這個家。
努力無果,隻能和同樣孤苦伶仃的宣適相依為命。
聶廣義和宣適的兄弟情,始於上海中學,但更多的,還是在意大利的一頓又一頓飯裏麵建立起來的。
小的時候,父母關係就很不和睦。
聶教授忙就不用說了。
媽媽一心拚事業,倒是比聶天勤還要忙上很多。
最開始,聶廣義是受不了有那麽多的家教整天煩他,才會自己發憤圖強。
倒是沒想過,直接把自己發憤成了王中王。
可是,那又有什麽用呢?
聶廣義的心裏一直都有一道溝壑。
唯有家庭的溫暖,能夠將這道溝壑填滿。
可笑的是,一直到現在,隻有宣適,成功地往裏麵填了一點東西。
是在意大利長達十年的陪伴也好。
是這十年裏的一頓頓飯的累積也罷。
聶廣義也知道,宣適之所以一直待在意大利,是因為程諾的失聯。
嘴上天天嫌棄,打心底裏,還是有點佩服宣適對於愛情的堅持。
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愛情。
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對愛情那麽堅定。
他之所以每天打擊宣適在一棵樹上吊死,就是從來沒有體會過,想要吊死的感覺是什麽樣的。
口嫌體直。
嫌貨才是買貨人。
好像有哪裏不對……
總歸一句話,聶廣義的內心極度空虛。
如果不是這樣,他也不會在飛機上看了聶天勤的信,就哭得像個神經病。
有些渴望是隱藏在心底的。
並且用完全相反的形式表現出來。
這可以騙到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