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逸年來北京的目的,是想在中海內部,自建團隊、實行承包責任製,即接到建築工程後,包死基數,確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補。但和中海董事顧總、總經理梁總、談判了一下午,未有結果。走出會議室時,恰遇到香港的李先生,顧總借有事體,先行離開。
李先生從口袋裏,掏出三張入場券,分給他倆各一張,邀請一起去參觀演出。潘逸年看看票,是皮爾.卡丹首場時裝表演會,地點在北京民族文化宮。
皮爾. 卡丹是首位來中國,舉辦時裝表演的、國際級服裝大師,前幾天,報紙、無線電鋪天蓋地報道,馬路上拉了橫幅,公告欄張貼宣傳畫,想不知曉都難。
梁總說,要拿到這票可不簡單,聽講,入場有嚴格控製,僅限外貿界和服裝界、官員及技術人員。李先生的票從何而來,得交待清楚,我們才好放心。李先生笑說,放心啦,皮爾.卡丹是我的朋友,特地送給我三張券。
梁總也笑了,這個說法倒是合情合理。
潘逸年請倆人到全聚德吃烤鴨。飯桌上,潘逸年用上海話說,梁總,我午半天的提議,顧總會得同意吧。梁總也用上海話說,要聽真話麽。潘逸年說,當然。梁總說,比較難。
潘逸年說,改革開放五年了,承包製在農村、實行的風聲水起,為啥在企業中推行,就這麽艱難。梁總說,你要理解,這是時代造成的困境,畢竟計劃管理體製、在國企內運營多年,大家已經習慣了,突然說改變,需要重新去認識、消化、接受、施行,絕非一朝一夕的事體。我再提外一句,就算強硬推行市場調控,萬一達不到預期,誰來承擔後果。
潘逸年不語。梁總隱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潘總堅持按自己想法來,就要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置此地而後生。潘逸年說,此話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