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裝潢很簡單, 大片大片漆著明黃色,即便是其他顏色,也都是純淨的, 沒有花裏胡哨的裝飾品。
客人不多,時間還早。店裏幾乎看不到什麽店員。書倒是多, 堆積得到處都是。要是穿的衣服、背得包比較誇張,走路一不注意,就有可能撞倒一堆書。
放雜誌的架子就在一旁,左思嘉取了一本外文雜誌, 開始翻閱。
他拿下第一個合約的比賽五年一次,除此之外, 還有大大小小各色廣泛受到認可的國際賽事。戴過“天才”這頂王冠的人數不勝數, 簡直令這兩個字掉價。
出道的唱片公司在古典樂業界獨占鼇頭,之後又陸續推陳出新,捧起不少新的鋼琴家。
稚嫩的麵孔出現在演出成功的報道中,下麵的評論也都是以表揚為主。
“捍衛古典音樂的尊嚴”“提升古典音樂在樂壇的地位”“打破鋼琴演奏的刻板印象,開創新的音樂盛宴”, 諸如此類華而不實的評論全是廢話。
相關人士的采訪中,方之櫻的外文名赫然出現。左思嘉目光下移。不愧是製造話題、攪亂輿論的老手,滿篇讚譽中, 他說得也是好評價, 可是, 換個角度讀又像在陰陽怪氣。真不理解, 一個華裔而已, 怎麽這麽懂《春秋》藝術。
但顯然, 從雜誌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很吃他這套的。
大家都太冠冕堂皇, 太裝模作樣,太假,因此,像他這樣的也有趣。
左思嘉往後翻,這本藝術雜誌裏還有方之櫻的專欄。
長得像狐猴的男人西裝革履,拍了那種藝術家幾乎人手一張的深沉形象照,和他的介紹一起列在一角。在他這篇文章裏,方之櫻聊了自己最近聽的中東音樂,又扯了一些阿拉伯語,最後,作為閑筆,講到了自己的生活。
他用英文洋洋灑灑這樣寫:“雨後與佳人相伴,去常吃一種燉雞的餐廳小聚。心情本該愉快,卻偶遇一位小小故人,以至之後都心中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