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溪客的帶領下, 校舍的建造一眾學子親力親為。
國子監批複的款項不多不少,剛好夠蓋一間尋常土木結構的大教室,但是, 如果想按照楚溪客那張設計圖來建的話,就不怎麽夠了。
這時候, 楚溪客的人脈就要發揮作用了。
之前搭建廊橋美食街時, 他就認識了一些泥工瓦匠、伐木工人等,那時候楚溪客跟大夥一起吃飯,一道幹活,時不時自掏腰包改善夥食, 工匠們都記他的情。
因此,當楚溪客再次找過去的時候, 工匠們無一例外地拍著胸脯說:“既是小郎君用的,咱們就隻當搭把手, 工錢啥的不必再提。”
楚溪客聽他們說得誠心,也便爽快地笑笑, 沒再客氣,隻想著把每日的夥食做好一些, 不讓人白幹一場。
值得慶幸的是,李子園那處破屋的地基和梁柱完好, 隻需要把塌掉的瓦片和木料挪走, 架上新的牆壁和屋頂就好。
整間屋子大可以全用木料,以卯榫結構楔合而成,比現代的水泥房還結實。
這可不是誇大,楚溪客之前就看過一個國外的測試視頻, 華國傳統的榫卯結構木屋, 能扛住十級大風、七級地震。即便風力再大、震級再高, 屋子晃動劇烈,甚至與地基相連的梁柱底端都斷裂了,屋子卻沒塌沒倒沒散架。
楚溪客設計的就是這種屋子。
若說有什麽缺點的話,那就是木屋建起來非常麻煩,楚溪客又沒有足夠的預算買現成的木料,所以要從伐木開始,到建成少說要半年了。
所以,他光是木匠就找了四五家,希望大夥相互之間搭把手,盡量將工期縮短。
一聽他要得急,有一家姓牛的木匠說:“我家剛搭了幾個木架子,拚起來就是四麵牆,原本是個南邊來的藥材商人訂的,如今過了商定的日子他卻一直沒來,不如就先緊著您這邊用,質量上不必擔心,木料桐油用的都是最好的,小郎君別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