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口頭上習慣叫“太學”, 實際國子監所轄不隻有太學,還有國子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因為太學生人數最多, 來源也最廣泛,坊間這才統稱為“太學”。
不同的學院之間也是有鄙視鏈的。
國子學看不上太學, 因為國子學學生家裏都有三品官;太學看不上四門學, 隻因太學的門檻是五品官,而四門學是七品;四門學又看不上律學、書學、算學,因為後三者多是庶民子弟;律學、書學、算學又細分為官宦之後和三代庶民。
這種所謂的“鄙視鏈”並非說說而已,而是從待遇上就體現出來了。
國子學的學生大多在京中有屋舍, 不需要住校,但學中還是給他們安排了宿舍, 為的是午間休息。
太學的情況要複雜一些,有家世好的, 也有家世普通的,還有因為成績優異破格提拔的寒門子弟。其中, 天字班的宿舍是最好的,冬有炭火夏有冰, 還可帶仆從;至於黃字班,別說宿舍, 就連教室都被安排在了最後麵, 再往後就是樹林了。
因此,一些太學生寧可花些錢租賃民宅,也不願住校。倒不是單純因為住宿條件差,而是那種處處彰顯等級的落差感, 仿佛一座大山壓在他們頭頂, 每每令人喪失鬥誌。
至於律學、書學、算學, 學子即便不是長安人也沒有宿舍安置,一律要在外租賃房屋。
這還不算完。
太學內部根據家世高低分成了“天地玄黃”四個等級,家世好的在“天字班”,家世普通的在“黃字班”。每個班級的內部又分為“甲乙丙丁”四個次序,同樣是按照家世的高低劃分。
那些因為成績優異而被破格提拔的寒門子弟,無論學問多好都去不了天字班,就算偶有例外,多半也會受到排擠。
這也是為什麽,當天字班對林淼遞出橄欖枝時,林淼會毫不猶豫地放棄這個令旁人無比豔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