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苛刻條件
張宏遠望向林濤的目光裏便多了幾分探究。
要說農作物價格問題,張宏遠在投資農資公司的時候,也是下過一番功夫的。
這農作物價格,除了和豐年歉年有關係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看市場需要大不大。華夏從八十年代初逐漸取消計劃經濟,轉向商品經濟,而後向市場經濟發展,這些農作物的價格也慢慢的由市場來決定。
就比如這個小麥。農戶種小麥種了幾十年,種習慣了。畢竟這是正經糧食,人人都需要的。但是市場一放開,那小麥價格一下子就掉了下來。如果不是國家有糧食保護價和小麥補貼,種小麥隻有賠的。即使有各種補貼,小麥產量不大,一年下來想要賺也不太可能。所以這市場一放開,糧食作物種的就少了,反倒是經濟作物種的多了。
就以林濤所在的村子為例,種棉花、油葵、番茄的多,小麥、玉米的少了。頭幾年還能種稻子,這兩年村上頭的小水庫淤泥太多,水蓄的少了,種水稻太麻煩,也就沒多少人種了。
棉花的主產地在西疆省南部,那邊出名的長絨棉,種的麵積大,自然成規模,雖然一畝地賺的少,但成規模了,積少成多,自然也是可觀的。
現在林濤說有內幕消息說棉花價格要漲,張宏遠明顯是不願意相信的。這玩意兒不亞於高考押題,蒙準了那不過是巧合,但真要說沒有消息,那也不好說。保不準那農業大學的教授真有什麽內幕消息,自己是不是跟著投一把?
“你準備借多少錢?”張宏遠想了想,還是把這個話題撇開,問道:“拿什麽抵押?總不能空口白話就借錢吧?雖然按從趙先生那裏的關係,我應該借給你,但你畢竟不是趙先生的子侄,我這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憑你一句話就相信,那也太兒戲了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