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尋找失竊的清明上圖(1/3)
鄭義急如星火的來到學校是有原因的,他打開電腦查詢故宮博物院被盜的相關新聞,還特地登陸外國的媒體網站了解了相關信息。因為國內的某些媒體為了給某些組織擦屁股不得不掩蓋相關新聞的真相,所以鄭義更願意相信外國媒體對中國事件的條分縷析,即使他們胡編亂造,也好過國內媒體混淆視聽。不過有一個難題擺在了鄭義麵前――看不懂英文。
鄭義決定向業內人士致電,打探清明上河圖失竊的消息。他拿起電話,撥通了幾位收藏家的號碼。這些收藏家不僅搞收藏、鑒定,還搞文物走私、販賣,因此他們身價都很高,但他們為什麽沒被抓起來?正是因為他們身價太高了,隨便扔給一個文物,事情就能解決問題,可以養活相關部門好幾年,很多領導都得靠他們養著。
當然,這隻存在理論上的可能,因為相關部門的貪官汙吏太多,容易陷入狼多肉少的尷尬境地。但是對於這些收藏家而言,一件珍貴文物足以救自己一命,所以他們並不擔心被警方抓獲。事實上他們都是朋友,經常會在一起打交道,比如吃喝嫖賭等社交活動。如果警方查獲一批文物,也會請這些專家去鑒定。如果文物是假的,可以按照偷稅漏稅處理;如果文物是真的,就按文物走私處理。
這些收藏家不會白忙活,案件告破之後他們可以選幾件中意的寶貝回去。當然,警察近水樓台先得月,他們也會拿幾件寶貝。不過他們不懂文物,總是挑一些好看的。就像男人嫖娼總會挑長的最漂亮、身材最好的姑娘一樣,但是不能保證這些姑娘的專業技術過硬。
這些收藏家據為己有的文物通常是極品,也是國家重點追回的文物。這些文物最終隻能落入民間,被文物販子翻來覆去的炒。如果追究到這個問題,警方可以說那些文物已經被犯罪分子賣到海外,於是那些犯罪分子便成為了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