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村裏那些事

第十六章 媽媽做工的緣由

第十六章 媽媽做工的緣由

後來弟弟娶了媳婦,因為農村人結婚都早,也算是了卻了父母的一塊心病。

弟弟的妻子叫媽媽,那代人就是秀,女人家的頭號任務就是紮花刺繡,誰誰家媳婦一手好針線,村裏村外都誇。

“人家說了個好老婆,針線活多好。”

那時候媽媽一天一夜能納一對底子,加個班一對鞋就成功了。

這個年代,姑娘會做針線已經算是稀罕了,尤其是這麽能巧的,能巧得滿村人誇,特別是老年人,見人都說,說得爸爸媽媽這對做公婆的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也摻著別人的話誇自己的媳婦:“好針線,一天一夜一對鞋,給家裏省了幾塊錢。”

那時候功夫不值錢,一天男人才掙多少錢的,一對鞋就是幾塊,出錢買鞋就像割身上肉,平時人家穿草鞋,布條鞋是最常見的,媽媽說:“鞋爛了,咱會做,穿那鞋漏指頭,地裏做活石頭碰了咋著?”

婦女在農村叫屋裏人,就是常年在屋裏的意思,一般人家婦女是不出外掙錢,直到現在有地方還這樣叫,不過那都是上了年紀,有些封建底的人。

如今,媽媽不管你這些了,早就成了家庭的頂梁柱了。

就是從那年開始,爸爸工傷了,住院裏,媽媽才徹底改變了。

她要是不掙錢一家人怎麽生活?有人說:“弟弟不還有工資呢!”

媽媽卻說:“他那點不夠他用,還要養媳婦呢,我們兩個老的不用他們小的。”

後來才知道,爸爸不是正式,是農民工,不過比農民工名聲好些,比較穩定,卻不知道農民工受傷單位是不負責任的。

為了養傷,媽媽把幾年省吃儉用積累都用光了,還要背著爸爸和弟弟說:“她上單位爭取到保險。”直到後來爸爸出院才知道單位根本沒給錢,媽媽是怕爸爸不安心養病,以後會留後遺症的。自那次以後,媽媽就每天想著做生意,掙錢,做出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