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逐日計劃”拉開序幕,國內乃至國際的新能源市場持續走高,相關產業也都在連帶影響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逐日計劃”成立沒多久,專項資金就已經到位,就等選址敲定後,便可立即開始施工。
而針對聚變工程堆的建造,國家已經組織相關專家和部門進駐西北實地勘察,對能源基地的建造地選址,至於基地的施工單位和工程堆的建造方,毫無疑問是由中建和中核工業集團承擔。
中建各公司,向來擅長承擔國內的大型工程建造,對此早就經驗豐富,而中核工業更是在國內乃至全球範圍內,都屬於首屈一指的核工業頂尖企業,連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的項目都承接過,可謂是經驗極為老道,承接此次工程堆的建造任務,自然是首選。
除此之外,媒體更是宣傳廣泛,從數媒網絡,到紙媒雜誌乃至是電視傳統媒體,多維度多角度的宣傳報道可控核聚變,為民眾講解核聚變新能源的好處和未來前景。
在這樣的情況下,整個社會都因此而沸騰了起來,可控核聚變領域一躍間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最炙手可熱的行業。
就在外界轟轟烈烈的時候,“逐日計劃”項目組也迅速成立起來,陳懷楚不出意外入選,進入總設計師組。
他自身所帶領的團隊,如寧平、李鬆等人,也入選項目組,成為成員之一。
不僅如此。
由於“逐日計劃”包含甚廣,除了核物理相關專家學者外,還有材料、量子等交叉領域,因此材料所的周園由於這幾年較為出挑,順利入選材料組,而程雨微也進入到了量子組。
陳懷楚的那些老朋友們,以及和他始終在可控核聚變行業上堅守著,並且都取得成績的研究員,也都沒有落下,楚默、陳海、張敖,紛紛入選。算下來,整個等離子所有數十人入選“逐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