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是想怎麽搞?都先要做成空格子水泥花磚。再用花磚來鋪設地麵?”
孫大海滿懷疑慮地再問。
“是的。”
”為什麽?“
“今後我們管理區所有地麵,尤其是屬於非車道,非承重車道,廣場,停車場。私人的房前屋後,花園小徑,凡是屬水泥地麵的:一定都要求這樣做。”
“那你給我說說,這是個什麽道理?”
“道理是有的。”
“要是按照你這樣的要求來做,所有工程的成本,就會高出來很多。可結果呢,又會和一般的做法,有什麽不同,有什麽樣的好處?”
“有好處的。”
“結果,還不是一樣的?”
“那就是多了兩個字。”
“哪兩個字。”
“通氣。”
“哈哈!就是為了通個什麽氣?會花了這麽多的冤枉錢。”
“對。不冤枉的。”
“有那麽重要?”
“就是要接地氣。要讓我們的土地跟空氣,完全能夠相通互聯的。在這片土地上,它們之間,是完全能共同呼吸的。”
“土地要和我們共呼吸?”
“對了,還有關於水的問題。”
“水,也來了。”
“凡是在管理區裏的河湧段,海堤段,以後在砌塘河海堤壩體時,都要用大塊的水泥磚,或是水泥製成的人工石頭砌成。有可能取到的小石塊,也要用鐵絲網固定成了大坨之後再砌,全部都不準完全勾上水泥縫子。”
“那工程量就太大了。”
“隻有這樣做,才能讓我們管理區裏的水,與空氣,與土地,與海洋,是相連著的,是能同呼吸,共命運的。”
“這麽一說,我就有點知道了。也明白了你的意思。那就照你們的方案,讓大家這樣去做吧。這也可以說,是我們東莞村裏,千秋萬代的事情。”
“謝謝你的理解。”
“不過這樣擴大了綠化麵積,你想沒想到,我們的溫度,濕度都非常高的:蚊蟲的問題,你怎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