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們在丹鳳門散去,皆認為春闈鬧劇已平息,卻少有人注意到太子如何了。
因整樁事看起來與太子毫無關係。
但梨園的絲竹聲停歇之後,有宦官小心翼翼地出言提醒了一句。
“聖人,太子已在宮中跪了整夜了。”
李隆基昨夜在牌桌上連戰連捷,興致正高,笑嗬嗬地用了早膳,聞言,臉色卻當即冷了下來。
高力士連忙上前,一腳將這小宦官踹到一邊,叱道:“平素就多嘴,旁人還當你收了好處。”
“奴婢知罪。”
“朕乏了。”
李隆基還是好相處的,很少怪罪身邊人,神色淡淡吩咐人安排輿乘去歇息。
“聖人,那太子如何安排?”
“朕能安排嗎?朕安排得了嗎?”
“老奴多嘴。”
興致一減,李隆基感到一陣疲倦,不由歎息了一聲。
回想少年時,他天姿神縱,擁立父親政變,又在父親讓位為太上皇之後政變,獨攬大權。位登九五,締造了這大唐盛世,統禦群臣,人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他早就做到從心所欲了。
唯獨一件事不順他的心——老。
隻因他老了,群臣非要一個儲君。
儲君是什麽?表麵恭順實則暗地裏卻一直在覬覦屬於他的一切。迫不及待地盼他去死,等他死後來這禁苑裏追逐美人……
李林甫昨夜真正觸怒他的一句話其實是“儲君也是君”,讓他怒得恨不能廢太子。
可惜,會很麻煩。
當時的殺氣就是這般來的,君王胸懷囊括四海,隻在無能為力時才想暴怒殺人,針對的是太子。
因此,薛白一劃清界限,便有再多的小心思都不重要了。
李隆基早把這些人看透了。文臣、弄臣、狎臣,哪怕壞透到骨子裏又能如何?還不是得變著花樣哄著君王高興,絞盡腦汁把好吃的好玩的奉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