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很多時候朝廷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效率還是相當高的。
頭一天晚上,宰執們還聚集在閣老府上推杯換盞,喝的酩酊大醉,次日加稅的政令,便從長安出發,向著大乾四處傳遞開來。
這幾年鬧災,百姓的日子本身就不好過。
朝中的大人們腦袋一拍,竟然要加稅,百姓的日子變得更加的沉重。
甚至有些村子,直接揭竿而起。隻是關中乃是府兵的核心區域,這些揭竿而起的村子,幾乎轉瞬之間,就被滅了。
村子裏的存糧,直接成了府兵的戰利品。
一時間,關中之地,人人自危,又無可奈何。
就連當地的豪強都低調了不少。
甚至有些聰明已經開始悄無聲息地轉移家產和人口。
聰明人之所以是聰明人,就是因為他們不像是百姓,總是看著政令過日子,而是能看清楚政令背後的連鎖反應。
就拿加稅來說。
如果僅僅是加稅,百姓的日子或許咬咬牙還能撐過去。
這些豪強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關鍵是,總會有人忍不住,借機大撈一筆。
宰執們想的是,讓百姓們掏錢,買突厥人的歡心。
而且反正錢不在自己口袋裏出,所以要求加稅的同時,還規定了期限。以三個月為期,若是繳納不齊,就處置當地的官員。
當然,加稅的錢其實並不算高,一人兩千文。
這個價錢,大多數家庭,咬咬牙,拿出小半年的收成來,其實是能交上的,大不了一天兩頓飯,改成一頓飯,總歸是能頂一頂。
可下麵的官員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就不是那麽回事兒了。
憑什麽平白無故的因為朝廷的原因,增加他們的工作量?
除非讓他們也有利可圖。
所以下麵的實際加稅額度,就被地方官變成了五千文到八千文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