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裏麵,吵成了一鍋粥。
內閣首輔劉健率先舉薦了一人,現任大同巡撫劉宇。
這劉宇乃是河南鈞州人,成化八年的進士,起家知縣,後授禦史,曆任山東按察使,直至如今的右都禦史專職大同巡撫。
弘治年間,馬文升就曾推舉過劉宇總製宣、大,奈何卻被劉大夏所阻。
當時劉大夏因為王儼一事,已經與天官馬文升結下了仇怨,所以屢屢在朝中數劉宇過失,致使劉宇被弘治皇帝所不喜,連帶著馬文升也因此受到牽連,弘治皇帝對他不再如以往那般信任。
比較有意思的是,劉宇是河南均州人士,而內閣首輔劉健則是河南洛陽人士。
在小皇帝明確提出了“鄉黨”這個概念後,劉健還能舉賢不避諱,公然舉薦劉宇出任兵部尚書一職,他這般舉動就很是耐人尋味了。
緊接著都禦史屠勳舉薦了一人,兵部左侍郎熊繡。
熊繡,湖廣寧遠衛人,成化二年進士,成化七年擢貴州道監察禦史,在朝正直敢言,有器識,後曆任鳳翔府知府、山東右布政使、右副都禦史、延綏巡撫、兵部左侍郎。
比較有意思的是,兵部大司馬劉大夏對自己這位同鄉兼副手異常看重,凡邊情重務,必與熊繡商確而後行。
看起來好像沒什麽,實則劉大夏這無疑是在變相給熊繡機會,培養他執掌兵部決斷政事的能力。
再說得直白一點,熊繡就是劉大夏的衣缽傳人,他們這湖廣鄉黨提前決定好的下一任兵部尚書!
這也是為何當年天官馬文升舉薦熊繡出任兩廣總督時,遭到李東陽、劉大夏等人激烈反對,甚至還被熊繡怨恨的真正原因!
兩廣總督的確位高權重,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
但是與兵部大司馬相比起來,兩廣總督就沒有什麽吸引力了,傻子都應該知道該怎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