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湯昊和張懋正有說有笑地上朝。
事實上,今日之廷議,湯昊和小皇帝已經做足了準備,就等著有人往裏麵跳呢!
所以,不管那劉大夏和李東陽準備做什麽,好似都無法逃過這一劫。
湯昊臨上朝之前,還認真思索過,可惜所有假設,都一一被他否決掉了。
因為,這一次想要將李東陽和劉大夏逐出朝堂之人,不隻是他湯昊,還有小皇帝!
上一次葉淇變法事件,小皇帝就想這麽做了,可惜被內閣首輔劉健及時叫停,所以最終隻是恢複了納糧開中舊製,然後此事就此作罷。
劉健為何要叫停?
是為了穩固朝政大局!
畢竟李東陽羽翼豐滿,門生故舊遍布朝野。
僅憑一個“葉淇變法”事件,就想將他打垮逐出朝堂,這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既然恢複舊製這一目的達到了,那就已經足夠了,沒必要繼續窮追猛打,擾得整個朝堂不寧。
但是,這一次可全然不同!
從一開始,小皇帝的目的,就是劉大夏和李東陽二人!
有一個算一個,最好全部逐出朝堂!
李東陽是一個聰明人,就看他是真的大聰明,還是些小聰明了。
如果他真的是一個聰明人,那他應該就明白,這一次他必須要致仕了。
主動致仕,退位讓賢,還能保全幾分元老重臣的體麵。
倘若這李東陽死不悔改,非要同小皇帝鬥上一鬥,那這最後的體麵,可能就護不住了。
然而當湯昊和張懋走到承天門前時,卻是瞬間愣在了原地。
承天門,就是天安門,大明北京皇城的正門。
隻見這承天門外,此刻正烏泱泱地跪倒著一大片的官員,一眼掃過隻怕不下上百人!
此刻正是卯時正刻,寒風吹拂著大地,卻吹不動眼前這些官員那“一身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