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第一莽夫

第108章 大司馬!立場在九邊軍民!

劉大夏!

赫赫有名的弘治三君子!

但小皇帝對這個所謂的君子,極其厭惡!

之所以厭惡他,是因為這個劉大夏在其位不謀其政!

弘治十五年,帝命劉大夏升任兵部尚書,作為弘治皇帝的心腹重臣,劉大夏卻屢次推辭,最終無奈之下才接受了這個爛攤子。

是的,爛攤子,朝堂上下都知道兵部尚書是個棘手的高位。

為什麽?

因為京軍糜爛日久,積弊日深!

因為邊軍軍備不休,貪腐嚴重!

誰做了這個兵部尚書,誰就要做好背黑鍋的準備。

劉大夏履任之後,也不是什麽都沒做,他一上任就奏請凡屬非祖宗留下的舊製而危害軍民的,一一列舉呈上革除。

這看似好像是執掌天下的戎政的大司馬在盡忠職守,為軍民張目發聲,可是實際上呢?

弘治皇帝命有司呈報所應實行與該革除的事例,有司全都按實奏報,最後發現劉大夏奏請的這些事情,都是對權貴所不利的,因此權貴們極力阻止,劉大夏也據理力爭,最後弘治皇帝捏著鼻子同意了。

當時的權貴,可是不是其他人,正是武將勳貴。

文臣縉紳是稱為朝廷外官,與帝室一體的外戚勳臣才叫做權貴。

所以,說白了,劉大夏這一次行動,根源還是在於打擊武將勳貴,而非真個盡忠職守,真個為了九邊軍民!

他第一個打擊的目標就是四衛禁兵與勇士營,這支皇帝執掌的最後武裝力量,結果就是“勇士虛報冒領之弊也大為減少”,大量將士因為此事而被裁撤罷免。

緊接著,劉大夏第二次奏陳兵政的十害,舉出南北軍隊陸路水路輪流值班運糧的勞苦,以及邊軍困倦疲憊、邊將克扣的情況全都奏報。

這乍一聽,大司馬這回應該是真的為軍民請命了吧?

弘治皇帝立馬召見了他,問道:“卿先前說天下民窮財盡。祖宗以來征收有常法,為什麽現在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