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尚書杜銘等人不由得暗歎一聲,對李嗣生起幾分敬意。
雖然李嗣所倡導的做法很得罪人,但朝廷若能堵上這兩個大口子,確實能傳達朝廷治鹽的決定,接下來清除鹽弊才會事半功倍。
隻是李嗣主動提出停止京官食鹽,恐怕今後的名聲是真的要臭了,甚至會被一些小肚雞腸的官員有意雞蛋裏挑骨頭。
朱祐樘能感受到李嗣是站在解決政弊的立場上處理問題,當即便做出決定道:“京官食鹽非太祖定製,今亦聞時有京官解鹽回程沿途售鹽,這個口子確實是要補上。”頓了頓,便是望向李嗣道:“本朝的俸祿不高,亦不能讓你做了惡人,那朝廷給官員增加鹽補吧!李卿,你回戶部議一議,看定額幾何為宜!”
由於京官食鹽的謀利空間太大,很多官員得到的鹽都有節餘外售,所以停發的鹽定然不可能全額補回來。
隻是自己已經給了他們鹽補,若是這些京官還覺得吃那口屎更香,那麽自己就不用這般客氣處事了。
此次之所以這麽做,自然不是要向京官妥協,而是適當提高工資才能讓這些空喊口號的官員更賣力幹活。
“臣領旨!”李嗣沒有想到朱祐樘竟然主動給京官鹽補從而減輕自己的輿論壓力,便暗自感激地表態道。
經過這邊長時間的相處,他知道這位帝王雖然殺伐果斷,但對於效忠於他的臣子還是十分的庇護。
自己能夠遇上這樣的帝王,又有什麽理由不盡心盡忠效忠呢?
“陛下,王府多在非淮鹽銷鹽區,而他們曆來惡食他鹽,此事恐引宗室紛擾!”禮部左侍郎徐瓊對宗室的情況最為關注,當即便是擔憂地道。
“百姓食得,他們因何就食不得?依臣之見,他們其實就是想要侵吞國利,乃食得無厭的蛆蟲,楚王之事便是前車之鑒!”兵部左侍郎何琮對明明腰纏萬貫卻還要討鹽的藩王心裏厭惡,當即便大聲地指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