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一臉的不屑,你個豎子什麽德行,乃公還不知道!
我才不信你說了什麽,我要看你在幹什麽!
劉邦果斷下令,挨個調查,東宮三館,全都不放過。
首先就是國史館,這是很早就設置的,劉邦也沒覺得有什麽特殊的,可是真正過問之後,劉邦直接驚呆了。
眼前國史館正在幹兩件大事,其一,就是關於《孝經》的注釋。
叔孫通熬了兩天,寫出了一萬七千字的孝經,這點字數還是太少了,聖賢說話都是微言大義的,因此需要有人專門釋經。
國史館的一批人就在幹這件事,把深奧凝練的文字,變成簡單易懂的內容,然後廣泛收集案例,佐證孝經內容,然後再進行引申含義,由孝而忠,完成升華!
這一套做下來,就等於將孝道變成了金科玉律,推之四海皆準。
“子房先生,朕似乎還是低估了《孝經》的厲害!”
張良點了點頭,一臉的凝重,他早年也是得到名師指點,才豁然開朗。沒有紙張之前,書寫的載體要麽太貴,要麽太重,都不適合大規模寫作。
因此諸子百家的經典,字數都不算多,道德經才五千言,其餘的也多不了太多。
呂不韋以國家之力,修出來的《呂氏春秋》,也就是二十萬字。
放在後世,也就堪堪夠上架字數而已。
這種高度凝練的書籍,不是你有多好的悟性就行的,必須有人給你指點,最起碼要能夠解釋其中的文詞含義,不然你連入門都做不到。
而能夠讀書,還能夠解釋經典的,往往都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家族之中。
因此有些時候,真不是窮人不努力,畢竟這世上有太多的事情,不是努力能解決的……
劉盈掌控的國史館,第一件事,就是收回了釋經的權力。
這事還是讓朝廷來做,然後盡量推廣到更多的人,哪怕是寒門子弟,也能夠靠著讀書,光宗耀祖,改換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