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劉盈陷入思忖,劉邦心說讓你小豎子沒事總是拉攏人心,如今到了取舍的時候,我倒要看看,誰能進入你的東宮!
誰才是你的心腹!
劉邦板著臉,教訓道:“你要多擇賢臣,任用賢士,疏遠小人,佞臣……這也是阿父給你的考驗,這個儲君不是那麽容易當的,你要想好了。”
教訓了劉盈之後,劉邦滿意而去,他這邊也有一堆的事情。
其中最緊要的還是封賞功臣……盡管劉邦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隻完成了二十幾人。
封侯的難題在於要先確定功勞,然後確定食邑,再然後,還要根據食邑數量,找到對應的地方……這些徹侯都是實封的,是有封地的。
確定功勞這件事就很麻煩了,食邑的多少,也是大學問,比如夏侯嬰拿了六千九百戶,這裏麵當然跟救了劉盈有關係,屬於占了便宜。
而樊噲衝鋒陷陣,還在鴻門宴立下了大功,結果隻有五千戶。
怎麽說呢,就隻能讓他先委屈一下,等著日後再往上加。不然給樊噲太多,其他人也比照著來,那就不夠用了。
反過來說,樊噲才五千戶,你們還有什麽臉要更多?
確定功勞食邑,然後再選擇恰當的封地,這個過程就快不了。
就算是張良,他也是剛剛得到封號,封在了留地,正好一萬戶,是名副其實的萬戶侯。更倒黴的則是呂澤,他受封周呂侯,但是當地食邑不夠,還要遷入人口,但考慮到勞民傷財,就暫時放棄了,因此呂澤的食邑就成了薛定諤的狀態。
論起來,呂澤的食邑是一萬一千戶,比曹參還多了四百戶,但實際上,他的食邑還沒有樊噲多。
好在呂澤不在乎這些,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呂澤,劉邦還是要盡快解決才是,他隻能請來足智多謀的張良,共同商議。
“子房先生,蕭何的食邑暫定八千戶,朕準備日後給加到一萬戶,跟你一樣……你們一個在朕的身邊,一個坐鎮關中,是朕的左膀右臂,應該並駕齊驅,不分上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