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國之漢魏風雲

第七十二章 鴛鴦蝴蝶

許昌

狼騎軍帳

此時衛異所訓練的狼騎部隊,在經過自己未來的一些經驗,再加上匈奴的訓練理念,漸漸有了起色,衛異看到他們臉色堅韌,皮膚古銅,從他們的眼睛中可以看到一絲殺氣。

衛異滿意地點點頭,對一旁地赫連其讚道:“赫連將軍果然對騎兵有一套啊。“

“多謝將軍讚賞,末將也是聽從了將軍的安排才有今日之成果。”赫連其抱拳道,看來他們為了融入漢人,連禮都學得很認真。

這段時間的訓練,也有很多收獲,比如衛異在軍中發現了一人,名叫文稷,文稷雖然並不出名,但是他的兒子文欽是曹魏名將,他的孫子文鴦更加著名,單騎闖營,嚇得司馬師眼球迸裂而死,更是有“小趙雲”之稱。於是得知後便立刻提拔了文稷。

衛異認為軍隊不隻有枯燥的訓練,還需要一些有意思的東西,於是衛異便讓馬球提前問世了。

馬球,指的是騎在馬上,用馬球杆擊球入門的一種體育活動。馬球在中國古代叫“擊鞠”,發明始於漢代,興盛於唐宋,在東漢後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打馬球的情形。

馬球盛行於唐宋元三代,至清代始湮沒主要流行於軍隊和宮廷貴族中。目前世界上對於馬球的起源尚沒有確切的說法。但是以我國文獻為史料記載的,我國馬球運動應該屬於本土運動並非外傳而來。2008年6月7日,馬球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毬是騎在馬上用球杖擊毬的運動,所以又稱“打毬”、“擊毬”、“擊鞠”等。騎馬擊鞠的運動是唐代時從西藏傳入的。由於古代體育分類並不細密,而且前述《文獻通考》、《古今圖書集成》等將馬毬歸入“蹴鞠”部,也就使兩者的區分更加複雜。馬毬所用的球狀小如拳,用質輕而又堅韌的木材製成,中間鏤空,外麵塗上各種顏色,有點還加上雕飾,被稱為“彩毬”、“七寶毬”等。蹴鞠使用的球“以皮為之,中實以毛”,並是以步行足踢,且與馬毬起源地點不同。更大的不同是,馬毬用毬杖擊打,足毬用腳踢。馬毬的毬杖長數尺,端如偃月,形狀有點像今天的冰球杆,杖身往往雕上精美紋彩,被稱為“畫杖”、“月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