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佩光是又歡喜又心疼!
丈夫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保持樂觀豁達!於是,她就按照丈夫的需求,想盡辦法多尋些報紙與書刊帶給他。
戚科夫利用工餘擠著時間讀書、看報、寫稿子,時間稍久,連負責工地管理的唐政委也知道這裏有一個喜歡講“搖籃故事”的教師。他開始留心起一直樂嗬嗬幹活,不抱怨、不發愁的戚科夫,觀察他為什麽那樣喜歡給大家讀報、說愛國故事、表演口技,漸漸地也被戚科夫身上那股剛直的誌氣吸引與感動,和連長商量後,索性將工地宣傳寫稿、宣傳播音的任務交給了戚科夫,以方便他多編一些合適的消息,與工人們談談講講。
於是,戚科夫時不時在防空洞內挖土、挑泥時,忽而又被叫到地麵上,匆匆地寫稿、廣播。
不知是不是勞動鍛煉了身體,戚科夫因三度肺炎導致的低啞聲音反而漸漸添了中氣,在廣播中讀報、念稿時,那渾厚的男中音縈繞在工地上,深受許多工友的喜歡。在工間休息或吃飯的時候,轉到戚科夫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那些一起來人防工地做工、燒飯的婦女同誌們。
這些中年婦女是生活在閘北區沒有工作的家庭主婦,有幾個還是戚科夫原來教過學生的家長。她們大多數是從舊社會貧苦人家走出來的,沒有多少人讀過書,因為沒有工作單位,也很少有機會像泉珠那樣參加掃盲班,所以對能讀會寫的戚科夫相當敬佩。
有時候見戚科夫又要忙著寫稿,又要完成勞動,忙不過來,她們會主動幫助戚科夫做工、洗衣服,要求的“回報”隻是戚科夫多為她們讀讀新聞。到了後來,幾個大膽一些的就提出,讓戚科夫教她們也認上一些字,今後也可以自己幫孩子讀報紙、學知識。
看著一雙雙樸實善良又渴望學習的眼睛,戚科夫的心裏又添了一把火,卻又不知如何擠出時間、找到合適的地方帶她們學習,隻能利用零星時間,坐在工地邊的石頭上,教她們用樹枝在泥地上認寫幾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