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幾夜,朱佩光半夜醒來照看孩子,總能見到丈夫伏案燈下、埋頭疾書。
因是怕燈光擾了妻兒安眠,戚科夫將台燈壓得很低,側麵看去,他上半部的麵容有些模糊,下半部麵容因營養不良而顯得消瘦,反襯得他專注書寫的目光依然光彩熠熠。
看到戚科夫悄悄擰身去打墨水,朱佩光又注意到丈夫時不時會甩動鋼筆——那得獎而來的金筆戚科夫平時很舍不得用,卻一直隨身帶著。可經過這些年數,那支金筆已用得很舊了,筆頭開裂不說,還時不時會漏出一團團墨水,染上戚科夫的手指,讓他的指關節顯得黑一塊白一塊的。怕弄髒了文稿,戚科夫不敢打足墨水,又用草紙包裹了筆身,方敢提筆,卻不得不經常停下來去擰開墨水瓶補充墨水,這樣才能繼續完成文稿。
看著看著,朱佩光隻覺眼睛酸澀,從自己袋中拿出鋼筆,走到丈夫身後,將筆放在他的麵前:“用我這一支吧。”
“嘿嘿,我就喜歡用它。”戚科夫轉過頭來,心疼地看著身心俱疲的妻子,“怎麽不睡呢?這幾天安安好像不太舒服,喜歡哭鬧,你照顧他很辛苦!趁他這會睡著,你也多休息一會兒吧。”
“嗯……”朱佩光答應著,卻轉身取了一把蒲扇,站在戚科夫身邊給他扇涼。
戚科夫無奈,笑了一笑,低頭繼續書寫。朱佩光看去,隻見一張稿紙上遒勁有力地寫下了《與少年們談談為人民服務的小事》的標題,其下密密草擬的文章飽含了戚科夫心中的願望,筆跡直透紙背,多處修改痕跡、多處補充的內容,無一不顯示出戚科夫對此篇文章的用心。
“真的是他們向你邀稿了嗎?你不要為了安慰我,騙我呀!”朱佩光想起戚科夫給他看的那封約稿的信,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那可是上海有名的出版社,怎會在如此時候邀請一個閘北區小學的老師來寫如此重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