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丹心搖籃

第106章 展覽見母哭斷腸 貴賤無別新風倡

“花部長,我們得知太晚了!”

“是呀,北區文化館一開展,就應該通知我們來的!”

“這麽好的展覽效果!”

……

滬上幾家知名報刊的記者,站在擁擠的展覽廳中,一邊拍照、采寫,一邊向王館長表示憾惜。

展覽效果出乎意料!紛至遝來的眾多觀眾,王館長也沒有料到,隻得努力帶館員們維持著現場秩序:“啊呀,真對不起!我們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小展覽會收到如此好的效果!”

春歸大地的時候,由戚科夫帶頭策劃與推動的北區革命曆史與烈士事跡展覽,終於在一個經過辦公用房改造、不到兩百平米的展廳裏展出了。因為第一次辦這樣的展覽,他們隻是先向北區範圍內的中小學發出了通知,邀請師生們前來參觀。

誰知隻過了兩三天,得知消息趕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有其他區的大中小學申請前來,更有不少市民也換乘著公交車趕來,讓小小展廳從每天八點半起就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到了五點閉館還有人舍不得離開。人們的熱情將小小的展廳撐爆了!

觀展的人們看見了牆上貼有解放前革命誌士抗擊日本侵略、參加解放戰爭、發展工人起義的舊報紙、宣傳報、舊照片與表彰書等;看見了玻璃櫃裏放著烈士戰鬥時用過的武器、拿過的鋼筆、樸素的生活用品、帶著彈痕破洞的衣衫;又見到展台上擺放的舊式印刷機、發報機等,每個人心中都翻起了驚濤駭浪。

除了史料和戚科夫與同事們采編的信息,剩餘的展品是老戰士、烈士家屬們捐獻而來,還有一小部分是原來北區住民從家中舊書舊物中找出來捐獻的。很多殘破不全,甚至帶著明顯舊損的痕跡,拿到市麵上沒有誰會想買這些東西。可是,在這個小小的展覽館裏,人們卻發現了它們承載的、難以估量的價值——它們用無聲真實地刻下了黨領導工農隊伍在戰火紛飛中抗爭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