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貢院大廳一片忙碌景象,各個廂房不時有人捧著一摞摞試卷進進出出,一個號軍拎著滿滿一銅壺開水從天井那邊匆匆過來,與另邊廂正捧著試卷邊走邊看的官員撞了個滿懷,開水從壺嘴裏溢出,騰起一團蒸汽。號軍慌忙放下銅壺扶住官員,惶恐地道歉:“張大人,小人該死!……沒燙著您吧?”張鎬一手把試卷高高舉起,一手撩起袍子抖了抖,說:“燙著我是小事,這好的試卷弄壞了就罪莫大焉!”說著拿著試卷離開,繼續邊看邊走,又突然想起地轉身對號軍吩咐:“掌燈。”
號軍一愣:“掌……燈?大人,替您……?”
張鎬也一愣,接著笑了笑,說:“哦,替各位閱卷的同考官大人掌燈。”說著揚起拿著卷子的手朝各廂房一揮,向天井對麵的正房走去。號軍對著他的背影答了聲“是”,挺直身子喊:“替各位閱卷大人掌燈!”一群號軍列隊跑入,分散到各個廂房,一排排窗口相繼透出黃色光暈。
此時燈火璀璨的正房裏,楊釗坐在火盆旁正與人低頭密語,見張鎬興衝衝地進來,急忙對那人使了個眼色,那人匆匆離去。楊釗看著張鎬問:“瞧你樂顛顛的,什麽開心事啊?”
張鎬把手中的試卷一揚:“好文章,好文章啊!楊大人,如此美文真可如《漢書》一樣下酒!”
楊釗噢了一聲接過試卷,順手指了指火盆:“來來來,烤火,瞧這天氣冷的。”說罷低頭瀏覽。張鎬在火盆旁坐下,伸開雙手在火上晃著烘,不一會兒就覺得熱氣迫人而不可近。這是西涼國進貢的瑞炭,各長尺餘,呈青色堅硬如鐵,燒於爐中無焰而有光,每條可燒十日。張鎬暗自驚歎,這瑞炭西涼國每年隻進獻給皇上一百條,可他楊釗就有本事拿來燒,聖眷之隆不言而喻啊,說不定哪天他還會從內庫把皇上的自暖杯也拿來用。這自暖杯張鎬沒見過,據說其薄如紙,青色的杯壁上有紋如亂絲,取酒注入杯內,溫溫然有氣,相次如沸湯,不知它是怎樣做成這樣的,但岐王李隆範的玉鞍他倒是見到過,哪怕是三九嚴寒,坐在上麵也很暖和,如有溫火之氣。岐王是當今皇上的弟弟,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張鎬是他家的常客,因此得以細細地看了一下那玉鞍,原來是用一件事先加熱的東西裝入裏麵,由此慢慢釋放熱量,從而延長取暖時間,顯然是不能與無須燃料的自暖杯同日而語。他正兀自猜想,楊釗已把試卷大略地看了一遍,說了句“不錯”就把試卷放在茶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