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末大軍閥

第四十六章 定裝彈

隨著燧發鳥銃開始仿製研發,劉衍也將目光放在另外一個技術上,那就是紙殼定裝彈。這可是與燧發槍相輔相成的大殺器,劉衍自然不會放過。

雖然按照譚曉大的說法,燧發鳥銃仿製成功還需要時間,但是紙殼定裝彈卻可以提上日常,這項技術的難度並不大,批量製造之後,即便是使用火繩的鳥銃也能夠列裝使用。

於是第二天,劉衍便將譚曉大叫到了總旗官廳,說起了此事,在詳細的講解了一番之後,劉衍便向譚曉大詢問起來,以現在火器督造處的技術,這定裝紙殼彈是否可以實現量產。

此時大明軍中的鳥銃手在彈藥裝填上是有定製的,比如在戚家軍中,鳥銃手每人就背著裝有火藥的竹管五十三個,都是定量的。另一個袋中也放著鉛子五十三個。其餘各部明軍之中也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辦法,隻是形式不同,效果也大多不盡如人意。

不過能有這樣的辦法,說明此時的明軍已經有了定裝彈藥的技術理念,不過還可以再進一步,便是劉衍想到的紙殼定裝彈了。

那紙殼定裝彈,是將定量的火藥與彈丸全包於一個長形的紙筒裏麵,火藥在後,彈丸在前。鳥銃手在裝填時,需要用嘴咬開紙筒,先倒一些火藥到鳥銃火門內,餘下的火藥連彈丸全塞入銃口就算完成了。

這樣不但保證了槍彈每次射擊的威力基本一致,也可以大大減少火藥的裝填步驟,原本二十多道的步驟,現在隻要很少的幾步就可以完成填裝。這讓普通士兵的鳥銃手可以達到一分鍾兩到三發的速度,熟練的鳥銃手,每分鍾射擊四次是沒問題的。

這樣的射速可以讓鳥銃手打出更為密集的彈雨,劉衍相信經過嚴格訓練的鳥銃手,再加上定裝紙殼彈,即便麵對建奴騎兵,也可以打出非常好的交換比。

將來與建奴對陣的時候,劉衍便可以用相對低廉卻火力凶悍的鳥銃手,與建奴老兵拚消耗,反正建奴的士兵都是數年、甚至是十幾年才積累下來的精銳老兵,死一個少一個!而劉衍麾下的鳥銃手則不然,隻要鳥銃的產量跟得上,一個月就可以訓練出來,兩個月就可以直接拉上戰場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