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苗紹、許銘也終於選好了夜不收隊的人手,二人一共從大盤堡內的所有墩軍中選出來十個人,可以說這十個墩軍是眾墩軍裏最好的苗子了。
於是苗紹、許銘二人將這十名墩軍集中在大盤堡外麵的一處樹林內,便開始訓練大盤堡的夜不收了。
至於其餘各小隊因此出現的缺額,劉衍也沒有辦法,隻能從軍戶中再挑選了十個勉強能用的男丁補充上,這才保證了各隊人數上的完整。
這夜不收便是斥候,在大明無論是沿邊、沿海還是內地都有設置。明軍中的夜不收選用的士兵大多是能飛簷走壁,或有種種殺人放火奇巧的異人,甚至還要求知天文善占候者。在明軍中,夜不收除了出外哨探外,還經常因技藝高超,熟知地理等,擔任著各種燒荒、奇襲或是劫營等任務。
而在大明邊鎮,還有一種比夜不收更精銳的尖哨,這些尖哨經常要遠出塞外,千裏哨探敵情,在敵境內一呆就是數月,所行之地又都是人跡罕至的地帶,所以非機警矯健,有膽氣的人不可。
這些明軍中的夜不收尖哨,除了技藝高超外,很多人還精通幾門外語,比如苗紹、許銘兄弟,二人就精通蒙語,此外二人還懂一些簡單的女真語。
按照後世的說法,此時明軍中的夜不收和尖哨就是後世軍中的特種偵察兵,不管在衛所軍中還是在營兵中,都是最為精銳的存在,甚至比一些將領手下的家丁還要強悍。
這些人如果訓練好了,劉衍就多了一批出眾的哨探與情報耳目,精銳的夜不收在戰場上往往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對此劉衍當然是大力支持,可以說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
隻不過此時大盤堡內的墩軍底子太薄,根本沒有太過強悍的士兵,也沒有什麽奇人異士,就連人數也隻有幾十人而已,所以苗紹和許銘也隻能是在矮子中拔高個,想要一舉訓練處邊軍夜不收那樣的強悍精銳來,也是不太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