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大盤堡內的青壯有七十六人,劉衍便奏請王炆鎮之後,將汪博、張義正式提拔為小旗官。雖然二人並沒戰功在身,不過以劉衍與王炆鎮的利害關係,這點麵子王炆鎮還是給的,汪博和張義的任命很快就發了下來。
解決了汪博和張義的身份問題,劉衍便專心操練手下的這七十多人。考慮到這四隊軍戶都沒怎麽學過武藝,繁雜的招式練習隻會讓他們感到混亂,而且到了戰陣上,那些複雜的東西也是無用。
所以劉衍決定從自己槍術中選出最適當的幾招,隻教手下人馬一些簡單有效的殺敵技藝,戰場上的招式往往越簡單越有效,那些花裏胡哨的招式隻能害死人。隻要反複練習,簡單的招式同樣可以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最後劉衍思索再三,決定手下的長槍手就隻學一招,那就是突刺!
而且這一招還分解為兩個步驟,第一步,側身握槍,第二步,用力突刺。
劉衍決定以後每天就讓手下的長槍手反複練習這兩個動作,直到他們動作練得標準,練得飛快,練到條件反射為止。
至於練刀,也是同樣一招,分為兩步,第一步抬刀,第二步斜劈。抬刀動作同樣需要標準,刀劈下的動作角度也有嚴格的規定!
此後每天晚上,這四隊青壯就是天天在堡外練習刀槍,無一例外的,每天劉衍也是與陳勳、汪博、王越、張義四人一起出來練習,風雨無阻。
此時已經是崇禎十年的六月初,天上驕陽似火,好像有十個太陽一般,不斷炙烤著大地。即便到了晚上也是悶熱無比,讓人稍微一動便渾身大汗,黏糊糊的異常難受。
眼下眾墩軍從軍屯回來之後,都是又累又熱,在各自屋內飲水消暑,甚至還有些體弱的上年紀的男丁,在勞作回來之後出現了中暑的症狀,劉衍不得不派人去買了不少的消暑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