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忽如一夜風雨驟

第十六章 周奎送女選王妃

因為信王留在宮中礙眼,客魏巴不得他盡早搬出宮中居住,不僅不加阻攔,反而盡心協助,用不著周後親自監督,舊惠王府不久也已經修飾一新。

倒是選妃一事進展緩慢,這自然不能怪張後不夠盡心盡力,而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的那條“凡我子孫,娶妻嫁夫,務須平民家之處子,勳貴及官員子女一概不得入選。”的祖訓。

因為這條祖訓,明王朝擇選後妃與別個王朝不同,通常必需要五個步驟。

第一步,由皇上作出決定,確定經辦人員。經辦人員多由身為六宮之主的皇後或德高望重的嬪妃擔任,負責按照成例製定標準,選定參與人員,並對之進行培訓。

第二步,出皇榜,令北京城區所轄宛平、大興兩縣年齡在13—16歲的平民處女,由父母陪同參選,親王妃一般選定2000名,太子妃則由多個縣選定5000名。

第三步,由經過培訓的太監和宮女負責挑選:第一天,檢視參選淑女的高矮胖瘦,淘汰1000名;第二天,檢視餘下淑女的耳、目、口、鼻、發、膚、腰及臀部,再淘汰500名;第三天,由入選淑女逐個自報姓名住地,檢視聲音,再淘汰250名;第四天,細量手足,檢視行走,選定100名。

第四步,引選定的100名淑女進宮,由專職的老宮女逐一捫胸部、嗅腋窩、捶摩全身的肌肉,留下五十名,讓她們在宮裏生活一個月,觀察她們的性情脾氣及言論,選中25名,詳細查看她們的隱秘處,最後確定10名,送交經辦人。

第五步,選擇“宜行聘”之吉日,辰時,十人列坐於坤寧宮大殿,由劉太妃出題,測試書法、算術、作詩、畫畫、弈棋與操琴。午時,測試畢,張後蒞臨,降旨賜飯,借以觀察她們的吃相,最後確定人選。

祖訓規定的步驟雖說耗去了不少時間,其實,進展緩慢裏麵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張後的心太急。向天啟帝請過旨後,她的心思全部都用到了這上麵,每天必要無數次地過問,不想竟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