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回的楔子部分,開列此書的各個異名時,有一句是: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這個題名的意思是“戒妄動風月之情”,具有訓誡的意味,符合儒家的道德指向。東魯孔梅溪我原來以為未必真有其人,很可能是杜撰出的一個名字。東魯是界定這位孔氏的籍貫,說明他是春秋末期魯國那個孔夫子的正牌後代,這樣一位人士來給這本書題名,他著眼在儒家所提倡的“非禮勿動”,因此題曰《風月寶鑒》。我總隱約覺得這樣寫多少含有點調侃在裏麵。後來我注意到第十三回有一條批語,是針對秦可卿念出“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偈語的眉批:“不必看完,見此二句即欲墮淚。梅溪。”寫這條批語的梅溪,應該就是題名《風月寶鑒》的孔梅溪,看來還真有這麽個人。脂硯齋給這句話寫了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這句話裏包含很大的信息量:
一、《紅樓夢》並非曹雪芹的處女作。此前他起碼還寫過一部小說《風月寶鑒》。
二、曹雪芹有個弟弟叫棠村,兄弟二人感情很好。哥哥寫了《風月寶鑒》的小說,弟弟就給寫序。
三、曹棠村在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時候已經過世。
四、脂硯齋跟曹雪芹和曹棠村兄弟二人都很熟,關係不一般。脂硯齋批書的時候,看著這新寫的小說,就不禁想起那部《風月寶鑒》的舊稿來。
五、楔子裏的這段話——交代這本書的各種題名——本來是不一定要提《風月寶鑒》的,但是因為想到棠村已逝,令人感傷懷念,於是就還因襲(保留)了這個書名,以作紀念。
六、不說是曹雪芹“故仍因之”,而說“餘……故仍因之”,顯示出脂硯齋對書稿有很大的處理權,在抄閱批評的過程裏,常常提出主張,讓曹雪芹采納,有時甚至自己親自動手,完成某些片段,甚至補足某些章回。